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9年 19卷 5期
刊出日期 1999-10-01

论文
论文
0
优秀论文首名作者简介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282 ) [HTML 0KB] [ PDF 333KB] ( 545 )
0 徐文彬;洪业汤;陈旭晖;李长生;林庆华;王羽
未来气候变化对旱田生态系统
反硝化-分解作用模型(DNDC)能较好地拟合贵州省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的N2O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子季节变化模式,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未来气温、降雨量和降雨中无机N浓度变化对亚热带旱田生态系统N2O释放的潜在影啊.结果表明,除大亚外,其它作物和休耕地土壤N2O释放通量对气温变化接近于正响应;玉米地、大豆地和体耕地(对应于玉米生长期)土壤N2O释放通量对降雨量的变化也接近于正响应;降雨中无机氮浓度的变化对3块实验田NO2释放通量影响最大.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68 ) [HTML 0KB] [ PDF 1381KB] ( 625 )
0 戴树桂;董亮;王臻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
对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种非高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吸附过程很快.表面活性剂浓度接近或大于临界胶团浓度后,吸附等温线为线性.温度升高会降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而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盐度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的影响不显著,但可略微增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实验结果对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的应用有一定参考价值.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49 ) [HTML 0KB] [ PDF 1253KB] ( 1010 )
0 段彬伍;卢婉芳;陈苇;陆雅海;郭望模;WassmannR;LantinRS
种植杂交稻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及评价
早、中、晚稻三季24h稻田甲烷监测结果表明,种植杂交稻没有明显增进福田甲烷排放的作用.甲烷释放总量在3个种植季节中,除连作晚稻的杂交稻田比常规稻田高11.6%外,早稻、单季稻杂交稻田分别低于常规稻田6.4%和8.9%.稻田甲烷每周日平均释放量在水稻生长前期(移栽后5~7周)杂交稻高于常规稻,孕穗至收获期杂交稻低于常规稻.温度对甲烷释放影响十分明显.在不同水稻种植季节,稻田甲烷释放模式各不相同.经测定,杂交稻田的土壤产甲烷细菌数量及土壤产甲烷潜力明显高于常规稻田,其中产甲烷细菌数可相差数倍至2个数量级.试验结果还表明,种植水稻明显增加了稻田甲烷排放量,与侵水稻田相比.植稻田甲烷排放量增加了41.4%.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37 ) [HTML 0KB] [ PDF 1442KB] ( 741 )
0 代斌;宫为民;张秀玲;朱爱民;张报安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活化纯CO2的反应
研究了在常温常压下,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对温室气体CO2的活化与转化分别考察了反应气体流速、脉冲电压峰值、放电频率对纯CO2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2主要分解为CO和O2,另有少量积碳和臭氧产生;随着反应气体流速的增加,CO2转化率、CO产率和选择性降低;随着脉冲电压峰值和放电频率的升高,CO2转化率、CO产率增大,CO选择性降低.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22 ) [HTML 0KB] [ PDF 709KB] ( 647 )
0 束文圣;黄立南;张志权;蓝崇钰;李世华;招文锐
几种矿业废物的酸化潜力
利用净产酸(NAG)试验和净产酸潜力(NAPP)试验,研究了采自8个矿山共9种废物的49个样品的产酸潜力.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样品都具有产酸潜力,这是因为它们较高的含硫量或较低的酸中和能力.本研究也发现NAG试验要比NAPP试验更能准确地预测废物的产酸情况,供试的废物产酸与否的NAG-pH阈值是NAG-pH≥5,不产酸;NAG-pH≤2.5,中度或高度产酸;NAG-pH>2.5且<5,低度产酸.本研究结果可为矿业废物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61 ) [HTML 0KB] [ PDF 1051KB] ( 705 )
0 文岳中;姜玄珍;吴墨
高压脉冲放电降解水中苯乙酮的研究
进行了高压脉冲放电降解水中苯乙酮的实验,2.1×10-3M苯乙酮溶液放电处理30min,苯乙酮的最高降解率达92%,另外还探讨了苯乙酮降解途径及气体的存在对放电效果和苯乙酮降解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用高压脉冲放电处理有机废水是可行的.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24 ) [HTML 0KB] [ PDF 1024KB] ( 711 )
0 吴伟;胡庚东;火村英;瞿建宏;章敏
应用四膜虫刺泡发射评价加氯水体中有机浓集物的致突变性
应用致突变阴性、阳性对照(Cu2+,丝裂霉素MMC和环磷酰胺CP)评价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并应用该方法检测养殖水体加氯消毒后的有机浓集物对四膜虫刺泡发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水体加氯后的有机浓集物可引起四膜虫刺泡发射,且各处理浓度与刺池发射率呈良好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有机物中含有致突变性物质.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22 ) [HTML 0KB] [ PDF 1022KB] ( 658 )
0 陈加平;徐立红;吴振斌;张甬元;林群声
苯并(a)芘致毒的鱼的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研究
通过测定典型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a)芘(BaP)致毒后鱼体内几种重要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变化,来反映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脏ATPase活性降低,GST活性升高,DNA加合物相对标记水平(RAL)也增大,而EROD活性没有明显改变.这说明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正常生命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16 ) [HTML 0KB] [ PDF 1082KB] ( 906 )
0 王海黎;陶澍
生物标志物在水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是指示污染物危害效应的生物信号.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示生物体对有害物质的暴露;另一类指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与其它手段相比,生物标志物具有专一性、预警性和广泛适用性.本文介绍了指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几类生物标志物.生物转化酶和金属硫蛋白能有效地表征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生物的影响.DNA加合物将有机污染与遗传物质变异相关联,因此成为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新热点.文中还讨论了生物标志物的缺陷和不足,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78 ) [HTML 0KB] [ PDF 1784KB] ( 984 )
0 王宏;沈英娃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物质的环境雌激素效应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污染物的雌激素效应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s)类物质即为具有雌激素效应的环境污染物之一、APEs为一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工业生产和家庭洗涤中应用广泛,APEs类物质进入环境后可以降解为一些中间代谢物,这些中间代谢物具有环境持久性,很难在环境中进一步降解.研究人员通过3种活体外生物评估法研究发现APEs的中间代谢物具有雌激素活性,可以诱导水体中雄性鱼类等生物的雌性化,同时对哺乳动物和人类健康也具有潜在危害,因此进行更加深入研究,确定APEs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限制APEs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19 ) [HTML 0KB] [ PDF 1536KB] ( 1172 )
0 孙云明*;陈国华
聚乙烯醇系水面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性能
聚乙烯酸与氯乙酸在一定比例的乙醇-碱水溶剂中部分羧甲基醚化,再在低温碱性水溶液中,用高级脂肪酰氯部分酯化,合成羧甲基聚乙烯醇脂肪酸酯.进一步与铝盐作用,制备水面浇油换油剂.实验结果表明,该凝油剂对燃料油及原油的凝油速度快、凝油彻底,凝油块可用丝网捞出,水面无油花遗留.进一步研究表明,凝油剂的凝油性能与聚乙烯醇的羧甲基取代度和酯化度有关,与脂肪酸的链长有关.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07 ) [HTML 0KB] [ PDF 1070KB] ( 733 )
0 李柱国
浙江省降水酸度和化学特征分析
根据浙江省酸沉降监测网24个观测点1992~1994年的监测资料,运用统计学和回归分析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降水酸度和各化学组份的浓度分布和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冬、春季节降水离子浓度较高,酸度也大,影响降水酸化的主导离子是SO42-、NO3、NH4+和Ca2+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07 ) [HTML 0KB] [ PDF 1104KB] ( 746 )
0 王慧;王建龙;占新民;钱易
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染料废水
研究了电化学法处理含盐染料废水的可行性及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电化学法对废水的色度和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电解过程中余氯的产生对色度和COD的去除有决定性作用.实验确定的高浓度含盐废水电化学处理条件为:电流密度0.017A/cm2,电压10.3V,平均电导率12.35ms/cm,电解60min,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5%和99.8%.电解过程无难以继续反应的中间产物生成.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46 ) [HTML 0KB] [ PDF 1070KB] ( 826 )
0 邓建军;董发勤;蒲小允;吴逢春;赵世泉;冯建军
工业矿物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为了评价来自全国6个矿床的6种工业矿物粉尘的细胞毒性,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6种纤维状粉尘对兔肺泡巨噬细胞膜受损的程度及方式、氧化与抗氧化系统、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状硅灰石、斜发沸石无细胞毒性;纤状海泡石、纤维状坡缕石、纤维状水镁石、纤维状蛇效石石棉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矿物纤维粉尘的细胞毒性与其表面它能团OH及其数量有关.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40 ) [HTML 0KB] [ PDF 806KB] ( 789 )
0 陈鸿伟;樊泉桂;金保升;徐益谦
粉煤流化床燃烧中N2O排放与控制
粉煤流化床(PC-FB)是一项燃烧效率高,同时实现炉内脱硫、低NOx和N2O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在一座0.3MW的试验台上,系统而详细地研究了其N<sub>2</sub>O的排放与控制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层二次风份额(R2i%)及悬浮空间燃烧区(FCZ)的温度分布与炉内N2O浓度分布的关系;床层温度Tb、烟气氧浓度、二次风率(R2%)、FCZ内烟温Tf、钙流比(Ca/S)对其N<sub>2</sub>O排放的影响.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1152KB] ( 520 )
0 李纯厚;林燕棠;彭炬;杨美兰;全桂英;张勤奋**
香港维多利亚港疏浚淤泥对海洋底栖动物的毒性累积效应
为了评价香港维多利亚港疏浚淤泥对倾倒海区海洋底栖动物的影响,进行了两种底栖贝类和一种底栖甲壳类的生物毒性累积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底牺贝类结蚶(Tegillarcanodifera)和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暴露在试验淤泥中240h和480h后,随暴露时间的延长,累积率增大.暴露240h后,结蚶对Cu、Cd、Hg、油类和Zn的累积率分别为9%、20%、97%、188%和265%,其中对Zn、Hg和油类累积效应明显.缢蛏则主要累积Hg和油类,对Cu和Pb的累积作用相对较弱,而对Zn无明显累积作用.暴露240h后,缢蛏对Pb、Cu、Hg和油类的累积率分别为0%、10%、60%和76%;暴露480h后,继蛏对Hg和油类的累积率分别增大到155%和171%,同时对Pb累积率也达到53%,而对Cu的累积效应增大不明显,累积率仅为15%.试验底栖甲壳类远海梭子蟹(Portunuspelagicus)则主要富集淤泥中的Zn、Pb和油类,其累积率分别为40%、100%和205%,对Cu、Cd和Hg累积效应不明显.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1059KB] ( 717 )
0 曾辉;刘国军
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镇为中心的324km2正方形区域为例,以1988~1996年期间的5幅景观遥感解译图为基本信息源,根据不同时段景观元素的结构特征,构造一个综合性生态风险指数,利用系统空间采样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可以解释生态风险的空间特征和内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88~1996年,工作区内的生态风险强度不断增加,区域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大;南北方向为景观人为改造活动的主方向;沿梅澜和石龙两条高速公路沿线形成两条带状高生态风险区域,其中龙华镇中心及周围地区是急需采取保护性措施的重点区域.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44 ) [HTML 0KB] [ PDF 1142KB] ( 864 )
0 李祚泳;邓新民
基于多项污染物综合相对重要性的主成分子集合环境测点优选法
根据对多项污染物环境测点的优选,提出了单项污染物测值的相对重要性和多项污染物测值的综合相对重要性新概念,并给出了综合相对重要性的计算公式.根据测点的综合相对重要性,再用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优选测点该方法与基于交叉相关性的主成分子集合优选法相比,不仅减少了计算量,而且避免了当各单项污染物选出的测点不一致时,难以确定公共优化点的困难.该方法用于成都市大气污染物的12个测点优选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278 ) [HTML 0KB] [ PDF 812KB] ( 758 )
0 闫艳春;乔传令;周晓涛
一种工程菌的高酶活及其固定化细胞对农药的降解
将抗性尖音库蚊五带亚种的执有机磷农药基因—酯酶基因克隆到质粒pRL-439中.经检测,重组质粒中的酯酶基因已得到表达,获得高酶活的工程菌.将工程菌固定化后对两类难降解农药(有机氯、菊酯类)进行降解,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胞在1h内对上两类农药可降解90%以上,具有很高的降解效力.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18 ) [HTML 0KB] [ PDF 1668KB] ( 669 )
0 王镇浦;吴宏*;陈国松
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的反相流动注射一光度测定
建立了测定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的N-(1-萘基)乙二胺-反相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特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溶液注入到水样和对氨基苯磷酰胺溶液的混合流,在λmax540nm处对反应形成 的红色染料进行分光光度检测.线性范围为0.004~0.18mg/L亚硝酸盐氮,检测限为0.0012mg/L,测定频率为50次/h.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本法测定南京玄武湖湖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与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国标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2%,表明本法测定结果具有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38 ) [HTML 0KB] [ PDF 768KB] ( 831 )
0 高小榕;陈奎孚;罗致诚
工频电磁场生理危害的研究进展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提示了工频电磁场(PFEMF)暴露与白血病、肿瘤、胚胞异常等发病率上升存在相关性,但同时也有相当的实验未观察到PFEMF的效应.在理论上分析了微弱电磁场作用机制的争议,并根据非线性分又理论分析,肯定了PFEMF的潜在危害,进一步指出这种危害是一种随机现象.回顾了近年来提出的PFEMF危害机制和模型,认为研究应结合各种非线性理论.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365 ) [HTML 0KB] [ PDF 1619KB] ( 603 )
0 丁栋虹;贾砚林;丁梅芳
共有财产资源产权结构的特点与利用行为
分析了共有财产资源产权不具有排它性、交易双方产权拥有不平衡性和产权不具有转让性的产权结构特点,由此决定了共有财产资源在使用时具有公开获取性,在使用结果上具有排它性,而且个人使用的收益总是大于个人分担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如果共有财产资源向每个使用者开放,没有计划地使用,就会导致过度利用、早用及至误用资源。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只有从控制共有财产资源的使用、加强共有财产资源的管理着手.
1999 Vol. 19 (5): 0-0 [摘要] ( 286 ) [HTML 0KB] [ PDF 1278KB] ( 699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