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8年 28卷 5期
刊出日期 2008-05-01

论文
论文
385 史彩奎;贾益群;王国平;*
长白山雨养泥炭表层多环芳烃组成分布及来源分析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长白山圆池雨养泥炭表层16 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区表层PAHs 含量为1404~1936ng/g,PAHs 以2~3 环为主,苯并(a)芘等强致癌性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结合菲/蒽、荧蒽/芘等
参数值分析,推测该区泥炭表层PAHs 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生物合成作用产生的PAHs 也有一定的贡献.对泥炭表层单体PAH 与总PAHs 回归分析表明,苊烯、荧蒽、芘可以作为泥炭表层标志性PAHs 污染物.
2008 Vol. 28 (5): 385-388 [摘要] ( 376 ) [HTML 0KB] [ PDF 122KB] ( 910 )
389 王伯光*;杨嘉慧;周 炎;冯志诚;刘慧璇
广州市机动车尾气中金属元素的排放特征
研究了广州市交通干道附近和珠江隧道内大气细粒子(PM10、PM2.5)中金属元素的组成及含量, 在此基础上采用质量平衡模型计算了重型车、大型车和小型车的金属元素排放因子. 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中主要检出K, Na, Ca, Mg, Al, Fe, Pb, Zn, Cu, Cd, Cr, Mn, Ni, Sr, Ti
和 V 等16 种金属元素,黄埔大道-华南快速干道立交桥附近的PM2.5 中金属元素总浓度冬季为(30.824±4.760)µg/m3, 春季为(27.153±2.108)µg/m3;珠江隧道内大气中PM2.5 的平均浓度占PM10 的92.6%,隧道进出口PM2.5 中金属元素浓度差为(72.248±4.431)µg/m3;在平均车速为47.8km/h 条件下,各类车的PM2.5 中金属元素平均排放因子为:重型车2.963 g/(km⋅辆)、大型车0.491g/(km⋅辆)、小型车0.057g/(km⋅辆), 分别占PM2.5 质量排放因子的29.96%、17.69%和3.76%.
2008 Vol. 28 (5): 389-394 [摘要] ( 375 ) [HTML 0KB] [ PDF 257KB] ( 1069 )
395 李 一;张国正;濮梅娟*;朱 彬;李子华
2006 年南京冬季浓雾雾水的化学组分
利用2006 年12 月24~27 日南京外场观测试验资料和采集到的雾水样品化学分析资料,从雾水的化学组成及同月采集的雨水的比较、雾水离子间的相关性、雾水离子浓度与污染气体的关系等几方面,分析了南京雾水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南京雾水pH 值介于4.24~7.27,多呈酸性;雾水离子浓度随时间有较大变化,这与雾的宏观和微物理结构有关;雾水中离子浓度与同时期(2006 年12 月上旬)雨水中的离子浓度以及污染气体的浓度变化趋势有一致性.如,雾水SO42-和NO3-的浓度在25 日14:30~19:55 有1 个峰值,而污染气体的峰值则相对提前,大约在13:00~14:00,随后气体和离子的浓度都逐渐降低.
2008 Vol. 28 (5): 395-400 [摘要] ( 365 ) [HTML 0KB] [ PDF 97KB] ( 980 )
401 邰菁菁;付洪波;孔令东;杨 新;陈建民*
SO2 与矿物气溶胶组分α-Fe2O3 的光化学反应机制
利用红外漫反射光谱仪(DRIFTS)研究了SO2 在α-Fe2O3 表面上的多相光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在无光照和光照条件下,α-Fe2O3 表面均生成硫酸盐,但硫酸盐的生成量和生成速率不同.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反应4 h BET吸附系数为9.61×10-9,无光照条件下为1.39×10-8;光照
条件下硫酸盐生成量低于无光照条件.当O2 的体积浓度<21%时,增加O2 浓度促进了硫酸盐的生成.用草酸和腐殖酸处理后的α-Fe2O3 与SO2 反应,由于α-Fe2O3 表面反应活性位被占据,导致硫酸盐生成量急剧减少.
2008 Vol. 28 (5): 401-406 [摘要] ( 342 ) [HTML 0KB] [ PDF 277KB] ( 1619 )
407 高 宏*;董继元;吴军年
兰州地区HCHs 的跨界面迁移与归趋
利用三级逸度模型估算了稳态假设下HCHs 的4 种异构体在兰州地区土壤、大气、水体及沉积物环境相中的迁移通量和浓度分布.结果表明,HCHs 的土壤浓度为0.799mg/kg,在数量级上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其主要的迁移过程是土-气扩散、土壤侵蚀、水-气扩散,土壤中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是HCHs 从研究区域消失的主要途径.农业施用是该地区环境中HCHs 最主要的来源,最大的汇是土壤和水体(占环境中总量的99.8%).
2008 Vol. 28 (5): 407-411 [摘要] ( 374 ) [HTML 0KB] [ PDF 69KB] ( 1027 )
412 何品晶*;王 沛;郝丽萍;吕 凡;邵立明
循环消化液组成对固体废物厌氧水解的影响
蔬菜花卉类废物的两相厌氧消化过程中,为加速固相有机物的水解,通过调节循环消化液中水解液与甲烷化出水的流量比(分别为0:1,1:3,1:1,3:1)改变循环消化液的组成,比较了不同流量比下循环消化液组成对固体废物厌氧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量比为1:3 时,水解效率最高.工艺运行9d 后,TOC 和TN 的溶出量分别为162.45 和15.21mg/g, TS、VS、C、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减量率分别达到60.66%、62.88%、58.35%、49.12%和43.43%;流量比会影响厌氧酸化代谢类型,低比例促进丙酸和乳酸生成,高比例促进丁酸生成.
2008 Vol. 28 (5): 412-146 [摘要] ( 418 ) [HTML 0KB] [ PDF 83KB] ( 676 )
417 谢 波;郭 亮;李小明*;杨 麒;杨永林
三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的破解效果
运用热水解、超声波和微波等3 种方法预处理污水剩余污泥,通过测定污泥pH 值、可溶性蛋白质、总糖和可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等指标考察其对污泥破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预处理中,污泥pH 值变化不显著.污泥破解效果随处理强度的增加而增强.超声波
ED=2W/L,t =10min 条件时,污泥的破解效果最好,可溶解性蛋白质、总糖和SCOD 浓度分别为1013.6,512.6,4184 mg/L;SCOD/TCOD 值较原始污泥升高了41.73%.从实际应用和运行成本考虑,长时间而低强度的处理都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破解效果,即热处理(t=75min,T=45℃),超声波处理(t =10min,ED=0.5W/L),微波处理(t =300s, p =70W). 在能耗相同的条件下,破解效果为超声波>微波>热水解.
2008 Vol. 28 (5): 417-421 [摘要] ( 337 ) [HTML 0KB] [ PDF 103KB] ( 1283 )
422 卢培利;张代钧*;张 欣;曹海彬
混合呼吸仪评估pH 值和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抑制
以自制混合呼吸测量仪进行活性污泥好氧呼吸测量,评估了pH 值和Cu2+、Zn2+、Cr6+对活性污泥的急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pH 值从7.73 降至3.73 时,污泥活性受到轻微抑制,说明活性污泥对酸性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Cu2+、Zn2+和Cr6+对活性污泥有不同的抑制特性;
多次测量得到的抑制率-浓度关系拟合结果较一致,相关性指标R2 多在0.98 以上. Cu2+、Cr6+和Zn2+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3.24,54.40,957.70 mg/L.变动系数(CV)分别为5.56%,9.71%,44.78% [Zn2+的20%抑制浓度(IC20)的CV 为18.59%].
2008 Vol. 28 (5): 422-426 [摘要] ( 308 ) [HTML 0KB] [ PDF 170KB] ( 796 )
427 王建芳;赵庆良*;刘志刚;林佶侃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剩余污泥减量化的影响因素
研究了好氧-沉淀-厌氧(OSA)工艺污泥减量效果以及ORP、污泥回流比、厌氧污泥浓度、厌氧污泥停留时间、有机负荷和废水种类等因素对OSA 工艺污泥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流OSA 工艺平均污泥产率为0.24g/g,比相同条件下传统活性污泥(CAS)工艺污泥产率下降44.34%.降低ORP 主要从污泥衰减效果和能量解偶联两方面影响OSA 工艺污泥产率.间歇实验结果表明,浓缩污泥ORP 从-100mV降到-250mV 时,污泥衰减更加显著,污泥产率从0.43g/g 降至0.32g/g.污泥回流比是OSA 工艺污泥产率重要影响因素,以实验运行稳定性和
污泥产率相结合为原则,连续流实验的最佳回流比为0.33.提高厌氧污泥浓度,延长厌氧污泥停留时间,有利于污泥减量.Ns 从0.41kg/(kg·d)提高到1.13kg/(kg·d),将乙酸钠为唯一碳源的配水改变为屠宰废水,均能使CAS 工艺污泥产率提高,而OSA 工艺污泥产率基本不受影响,因此OSA 工艺污泥减量率相对于相同条件下CAS 工艺提高6%左右.

2008 Vol. 28 (5): 427-432 [摘要] ( 334 ) [HTML 0KB] [ PDF 92KB] ( 1187 )
433 高 尚;黄民生*;吴林林;戴兴春;阮宇鹰
生物净化槽对黑臭河水净化的中试研究
将人工湿地技术与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组合的生物净化槽应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黑臭河水净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净化槽对系统中BOD5、CODCr、NH3-N 和TP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0%,34.8%,34.7%,26.7%,去除率高于单一的填料净化槽.海寿花的同化利用对N、P
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8.92%,25.24%,并与微生物间形成了良好的互惠共生关系.生物膜挂膜动态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生物净化槽能够较好地实现对黑臭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
2008 Vol. 28 (5): 433-437 [摘要] ( 356 ) [HTML 0KB] [ PDF 63KB] ( 1061 )
438 庞洪涛;施汉昌*;施慧明
新型气升式氧化沟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
以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FLUENT 软件为工具,选用雷诺应力模型对小试气升式氧化沟的三维流场进行模拟研究,比较了进气量分别为0.25,0.5,0.75m3/h 以及污泥浓度分别为2.5,5.0g/L 时的流速和流态.结果表明,气升式氧化沟的流态从整体上看是完全混合的,但其底部由于流速较大又具有推流特性;进气量对液相流速影响明显,对整体流态并无影响,污泥浓度对流速和流态影响都很小;将模拟结果与实际测试数据对比,表明该模拟结果可靠,可用于小试反应器的流体力学特性研究.
2008 Vol. 28 (5): 438-443 [摘要] ( 287 ) [HTML 0KB] [ PDF 354KB] ( 1077 )
444 倪建国;吴成强*;朱润晔;陈建孟
生物滴滤塔反硝化净化NO 废气的启动
采用低浓度NO 废气作为气相氮源、硝酸钠作为液相氮源,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SBR)中的NO 反硝化菌驯化成熟的基础上,研究了生物滴滤塔的启动过程.结果表明,在室温、NO 进气浓度(160mg/m3)、停留时间(EBRT)113s 的条件下,接种驯化成熟种污泥的生物滴滤塔在9d 内完成挂膜.硝酸盐是影响驯化过程中NO 净化效果和N2O 产生量的重要因素,添加适量硝酸盐有助于NO 反硝化菌的正常生长,提高NO 净化效率;但硝酸盐过多时会导致中间产物N2O 的累积.在滴滤塔挂膜启动期间,循环液吸光度、填料层压力损失与NO 净化效率呈正相关性,可作为衡量生物滴滤塔挂膜启动完成的重要指标.
2008 Vol. 28 (5): 444-448 [摘要] ( 285 ) [HTML 0KB] [ PDF 153KB] ( 989 )
449 柏耀辉;孙庆华;赵 翠;温东辉*;唐孝炎
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喹啉降解菌的种群特征
从首钢及武钢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筛选出10 株高效喹啉降解细菌,16S rRNA 鉴定表明它们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及丛毛单胞菌2个属.对这些高效降解菌进行了降解基因片断的PCR 扩增,发现所有假单胞菌属的喹啉降解菌均含有编码转化喹啉为2-羟基喹啉和2,8-二羟基喹啉的基因片断.16S rRNA 与降解基因系统发育树的对比分析,表明细菌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现象.根据假单胞菌属的喹啉降解菌降解基因的特异性,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该菌在首钢活性污泥中的种群空间分布进行了检测.另外,对高效降解菌的质粒分布做了初步的探讨,发现喹啉降解基因可能主要编码在细菌的染色体上.
2008 Vol. 28 (5): 449-455 [摘要] ( 329 ) [HTML 0KB] [ PDF 267KB] ( 1140 )
456 朱顺妮;樊 丽;倪晋仁;*
两株喹啉降解菌代谢途径的分析
从焦化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2 株以喹啉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代谢的降解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 基因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Pseudomonas sp.QG6 和Rhodococcus sp.QL2. 2 株菌对喹啉均表现出良好的降解性能,当喹啉初始浓度为150mg/L 时,均能在8h 内降解完全. QG6 对TOC 去除率高于QL2.采用HPLC 检测到2 株菌的中间产物不尽相同,所有被检出的中间产物均比喹啉极性强.GC/MS 鉴定结果显示,QG6 的中间产物有2-羟基喹啉、8-羟基香豆素和2,3-二羟基苯丙酸,QL2 的中间产物包括2-羟基喹啉、2,6-二羟基喹啉和8-羟基香豆素.探讨了降解喹啉的2 条不同代谢途径.
2008 Vol. 28 (5): 456-460 [摘要] ( 395 ) [HTML 0KB] [ PDF 74KB] ( 1017 )
461 汪 辉;刘兆普*;魏 微;赵耕毛;刘兴国
一株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物质的研究
从青岛市黄岛边的某富营养化池塘中分离得到1 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细菌,命名为YZ.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RNA 序列对比分析鉴定,YZ 菌株属于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该株细菌能够有效地溶解铜绿微囊藻、小球藻和栅藻.YZ 的菌体过滤液经高温灭菌以及蛋白酶K 处理后,能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而YZ 菌体悬液对微囊藻无溶解作用,因此可推断YZ 菌株的溶藻因子,是一种菌体胞外分泌的非蛋白类、具有热稳定性的物质.YZ 处理过的铜绿微囊藻溶液中的丙二醛含量有较大提高,说明藻发生了膜脂过氧化.
2008 Vol. 28 (5): 461-465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220KB] ( 1074 )
466 吴东辉;*;尹文英;阎日青
植被恢复方式对重度退化草原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
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群落参数,研究了植被恢复方式对松嫩草原重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的影响,以了解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重建的可能性以及不同植被条件下群落恢复的差异.结果表明,围栏封育和种植碱茅2 种植被恢复方式均能改善该类退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跳虫群落环境,提高跳虫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但恢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相对而言,种植碱茅更能显著提高跳虫类群数和个体密度,生物多样性更高,物种更丰富.
2008 Vol. 28 (5): 466-470 [摘要] ( 340 ) [HTML 0KB] [ PDF 98KB] ( 871 )
471 杨长明*;顾国泉;邓欢欢;李建华
风车草和香蒲人工湿地对养殖水体磷的去除作用
研究了风车草和香蒲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养殖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差异,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风车草湿地为例, 对养殖水体中总磷(TP)、颗粒态磷(PP)、溶解态正磷酸盐(DIP)、溶解态有机磷(DO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5%、92%和43%,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中不同形态磷的去除效果存在差异. 风车草湿地处理系统对TP 和DIP 的去除率显著(P<0.05)高于香蒲湿地.而对于DOP 的去除效果,香蒲湿地处理系统要明显(P<0.05)优于风车草湿地系统.在运行80d 后,风车草人工湿地出水DOP 浓度要高于进水浓度,表明该湿地系统出现DOP 净释放现象.
2008 Vol. 28 (5): 471-475 [摘要] ( 330 ) [HTML 0KB] [ PDF 73KB] ( 1044 )
476 李大鹏;黄 勇*;李伟光
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对磷平衡浓度的影响
研究了河道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底泥磷平衡浓度(EPC0)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底泥中不同形态磷与EPC0 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可以促进上覆水中溶解性磷酸盐(SRP)向底泥迁移.与原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预处理后,EPC0 明显下降.EPC0 在10d 左右达到平衡状态
(0.032mg/L),显著低于原底泥(0.059mg/L)与对照实验底泥(0.062mg/L).预处理后的EPC0 与总磷(TP)、生物有效磷(BAP)、铁结合态磷(BD-P)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推测,与原底泥和对照实验底泥相比,底泥再悬浮状态下形成的形态磷的性质显著改变.
2008 Vol. 28 (5): 476-480 [摘要] ( 317 ) [HTML 0KB] [ PDF 142KB] ( 1228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