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6年 26卷 5期
刊出日期 2006-10-01

论文
论文
0 董旭辉;羊向东;王荣;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富营养化的硅藻指示性属种
在对长江中下游地区45个湖泊表层沉积硅藻属种分布及多次季节性水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57个常见硅藻属种对总磷指标的生态学特征.利用加权平均回归方法,计算出常见属种对总磷指标响应的生态最佳值及忍耐幅度.根据生态学理论得出,属种Cyclotellameneghiniana、C.atomus、Stephanodiscusparvus、S.minutulus、Naviculasubminiscula是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很好的指示性属种;而Aulacoseiraalpigea、Cyclostephanosdubius、C.tholiformis、C.invisitatus、Stephanodiscushantzschii、Naviculacirtrus、Nitzschiaagnita、N.subacicularis等则是潜在的湖泊富营养化的指示性属种.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449 ) [HTML 0KB] [ PDF 1355KB] ( 834 )
0 郜红建;蒋新;常江;张自立
气态DDTs在菠菜和胡萝卜体内的生物富集规律
研究了在水培条件下,菠菜和胡萝卜对气态DDTs类物质的生物富集规律.结果表明,DDTs类物质主要在菠菜和胡萝卜叶部富集,并呈如下规律:Wp,p’-DDE>Wo,p,-DDE>Wp,p-DDD>Wp,p’-DDT>Wo,p’-DDT.不同DDTs在菠菜和胡萝卜体内的富集能力不同.在菠菜和胡萝卜体内,生物富集系数BCFp,p’-DDE>BCFo,p’-DDE>BCFp,p’-DDD>BCFp,p’-DDT>BCFo,p’-DDT.气态DDT类物质在菠菜叶部的生物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均高于胡萝卜.降解产物p,p’-DDEo,p’-DDE在菠菜和胡萝卜体内的平均富集量和生物富集系数BCF值均大于其母体化合物p,p’-DDTo,p’-DDT.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81 ) [HTML 0KB] [ PDF 1098KB] ( 744 )
0 史顺玉;沈银武;李敦海;刘永定
溶藻细菌DC21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从云南滇池中分离得到一株溶藻细菌DC21,经鉴定为葡萄球菌属的1种(Staphylococcussp.),可溶解铜绿微囊等9种藻.试验表明,经过滤、离心沉降及高温灭菌处理的滤液,均能强烈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说明其溶藻作用的因子之一为该菌的胞外分泌物,且这种物质具有热稳定性.细菌DC21使藻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在试验的第1d,受试藻的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高,但在第7d,这两种抗氧化保护酶的活性显著下降;受试藻的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说明该菌促使其发生了膜脂过氧化.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85 ) [HTML 0KB] [ PDF 1501KB] ( 653 )
0 周晓铁;何兴舟
室内空气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影响
为了探讨室内空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关系,对云南省宣威县使用不同生活燃料、年龄≥40岁的农民10892人进行了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率调查,同时测定了调查对象的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表明,不同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对COPD及其症状和最大呼气流速的作用顺序依次为有烟煤>无烟煤>柴.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和改灶年限等因素后发现,使用有烟煤和使用无烟煤的人群患COPD的危险性分别是使用柴的4.63倍和1.55倍.改灶年限越长,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率越低,最大呼气流速越高.室内燃煤空气污染是影响宣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改炉改灶对控制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水平,改善肺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280 ) [HTML 0KB] [ PDF 1069KB] ( 871 )
0 周晓铁;何兴舟
室内空气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影响
为了探讨室内空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关系,对云南省宣威县使用不同生活燃料、年龄≥40岁的农民10892人进行了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率调查,同时测定了调查对象的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表明,不同燃料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对COPD及其症状和最大呼气流速的作用顺序依次为有烟煤>无烟煤>柴.在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和改灶年限等因素后发现,使用有烟煤和使用无烟煤的人群患COPD的危险性分别是使用柴的4.63倍和1.55倍.改灶年限越长,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率越低,最大呼气流速越高.室内燃煤空气污染是影响宣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改炉改灶对控制COPD及其症状的现患水平,改善肺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272 ) [HTML 0KB] [ PDF 1069KB] ( 634 )
0 解静芳;孟紫强
SO2衍生物对小鼠脾、胃组织蛋白质的氧化损伤
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对实验小鼠进行SO20,0.025,0.100,0.400g/(kg·d),共染毒5d.研究了SO2衍生物对小鼠脾、胃蛋白质的氧化损伤作用并探讨其分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SO2衍生物处理,可以使小鼠脾、胃蛋白质的羰基含量增大,且染毒剂量与蛋白质的羰基含量之间呈现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99和0.855(P=0.05).蛋白质羰基含量增大表现为脾>胃.说明SO2衍生物可使小鼠脾、胃组织蛋白质产生氧化损伤,氧化损伤的程度大小因组织而异.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12 ) [HTML 0KB] [ PDF 1936KB] ( 628 )
0 侯彦峰;张照斌;胡建英;范光丽
定量RT-PCR检测雌二醇诱导的青鳉鱼基因表达
采用实时定量RT-PCR(Q-RT-PCR)方法,对暴露60d雌二醇的雄性青鳉鱼肝脏内卵黄蛋白原(VTG)和卵壳前体蛋白(CHG)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1.0,10.0,100.0ng/L的雌二醇使肝脏内VTG-I,VTG-II,CHG-L和CHG-H基因表达被显著诱导.其中VTG-I显示出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是较为理想的生物标记物基因.在0.1ng/L雌二醇暴露组中,VTG-I和VTG-II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本方法具有检测环境中低剂量雌二醇暴露的潜力.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403 ) [HTML 0KB] [ PDF 1094KB] ( 802 )
0 凌其聪;严森;鲍征宇;
大型冶炼厂重金属环境污染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对湖北某大型冶炼厂周边的土壤-水-水体底泥-农作物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土中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旱地土,均表现为耕作层显著地高于深层.其中,Cd含量为国标三级土壤阈值的8~26倍.Cu、Pb、Cr、Ni、Zn在大多数样品中不超标,但远高于对照区.耕作层中重金属的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分量之和大大高于弱酸提取态,而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分量之和则远高于残渣态.深层的弱酸提取态含量远高于其余3态之和,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同.该区域生长的蔬菜呈现Cd、Pb复合污染,糙米中Cd含量超标.作物的重金属污染与元素的形态分布密切相关,其中弱酸提取态分量愈高,作物愈易受污染.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85 ) [HTML 0KB] [ PDF 2182KB] ( 704 )
0 李耀辉;;孙国武;张强;叶谦
中亚与我国西北地区环境蠕变问题的分析
讨论了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环境蠕变问题,分析了环境蠕变与人类活动,环境蠕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近年全球增暖的背景下,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和利用水资源,引起了环境进一步恶化;气候变暖加速了环境恶化的进程.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当人类活动超过自然承载力时,小的气候波动也可能引起大的环境变化.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64 ) [HTML 0KB] [ PDF 1502KB] ( 672 )
0 王方浩;马文奇;窦争霞;马林;刘小利;许俊香;张福锁
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估算及环境效应
通过对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的估算方法和畜禽粪便排泄参数的确定,估算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并对由此产生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我国畜禽养殖业共产生31.90亿t粪便,是当年工业产生固体废物的3.2倍;畜禽粪便及其中的氮、磷纯养分平均耕地负荷分别为24t/hm2,N107kg/hm2和P29kg/hm2.部分地区的畜禽养殖业已经对当地环境构成了污染.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753 ) [HTML 0KB] [ PDF 1180KB] ( 34867 )
0 朱俊;张利鸣;马蔚纯
辽宁营口港总体规划环境评价实践
以辽宁营口港总体规划环境评价为例,探讨了目前中国规划环境评价中的若干热点问题,包括多方案比选与“零方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规划的兼容性分析、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等5个方面.研究表明,规划的兼容性分析和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是规划环评的重要特征.目前中国规划环评的介入时间仍显较晚,在基础数据库建设、公众参与、环境减缓措施等方面尚显不足.规划环境指标综合分析表明,营口港总体规划的实施,可能对海岸带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在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后,其不利影响可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417 ) [HTML 0KB] [ PDF 1553KB] ( 619 )
0 肖杨;毛显强
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析
基于传统生态风险研究的缺陷,从景观尺度研究了人类活动和自然胁迫造成的生态风险,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并分析了其相应参数.以山西省平遥县作为研究案例,计算其各网格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得出了该县景观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平遥县景观生态风险分布与区域内土地利用方式和强度,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区域水文特征和人类活动是影响景观生态风险扩散的重要原因.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10 ) [HTML 0KB] [ PDF 1449KB] ( 798 )
0 王艳;刘晓环;张宜升;葛福玲;王文兴
湿沉降离子平衡参数取值范围的计算
为保证湿沉降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及国际间数据的可比性,对不同类型湿沉降监测的离子平衡参数(R1)的参考值XR1的范围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XR1的取值主要受降水中离子组成、离子浓度以及监测准确性的影响.不同类型降水的XR1的取值范围有所差别,同一类型降水的XR1也会因降水中总离子浓度的差别而不同.降水中总离子浓度(C+A)>100μeq/L时,海陆相间型降水的XR1的取值范围为5%~7%;内陆型降水的XR1的取值范围为5%~9%;海洋型降水XR1的取值范围为5%~11%.当(C+A)<50μeq/L时,总离子浓度越小,实验的精密度越差,离子浓度的精密度(ai)值越大.当ai取100%时,XR1的取值范围为33%~71%.国际间同类降水监测规范比较,(C+A)≥50μeq/L时,R1的取值基本在XR1的计算范围内;而(C+A)<50μeq/L时,各个标准之间的差别较大.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67 ) [HTML 0KB] [ PDF 1370KB] ( 659 )
0 戴铁军;陆钟武
定量评价生态工业园区的两项指标
针对目前在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定量评价生态工业园的2项指标——园区企业间生态关联度和园区副产品、废品资源化率,以衡量生态工业园内企业间相互连接关系以及生态工业园副产品、废品资源化的程度.结合实例进行了园区企业间生态关联度和园区副产品、废品资源化率的计算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35 ) [HTML 0KB] [ PDF 1336KB] ( 793 )
0 郑仲;何品晶;邵立明
塑料包装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统计分析
选取36种日用塑料包装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其所含6种优先控制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仅有2.78%的塑料样品没有PAEs被检出,50%的样品含有2种或2种以上PAEs;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分布最为广泛,存在于97.22%的样品中.塑料包装袋的来源、色彩与其ΣPAEs具有较高的关联性,菜市场包装袋的ΣPAEs显著高于超市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塑料包装袋的ΣPAEs;彩色塑料包装袋中ΣPAEs高于非彩色塑料包装袋;在材质中加入颜料的塑料包装袋其ΣPAEs明显高于表面彩绘的塑料包装袋.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293 ) [HTML 0KB] [ PDF 1022KB] ( 777 )
0
《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221 ) [HTML 0KB] [ PDF 264KB] ( 491 )
0 赵强;马剑敏;成水平;贺锋;吴振斌
黑藻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多聚磷酸钠胁迫的响应
研究了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多聚磷酸钠(STPP)及其复合胁迫下,黑藻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及其耐受浓度.结果表明,P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CAT在低浓度胁迫时活性逐渐增加,在较高浓度胁迫时活性降低;实验初期(6h时),SOD活性逐渐升高,随着SDBS处理浓度的提高及时间延长,SOD活性下降,并且在8mg/L浓度处理72h,SOD失活.SDBS对黑藻SOD的抑制作用大于STPP.黑藻对SDBS的耐受浓度(8mg/L)明显小于STPP的耐受浓度(256mg/L).黑藻对SDBS和STPP复合胁迫的耐受浓度值为(32+64)mg/L.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93 ) [HTML 0KB] [ PDF 1655KB] ( 565 )
0 王红旗;姚治华;刘敬奇;张小啸
苯在一株黄杆菌细胞内外的分布与降解率的关系
对前期实验筛选出的1株能有效降解土壤中苯的黄杆菌株进行了多组实验,分析了在不同的苯初始浓度、pH值、摇床转速及温度条件下,该菌株细胞膜外、细胞膜上以及细胞质内的苯浓度分布状况和对应的降解率变化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细胞膜外苯浓度与降解率之间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1、-1、-1、-1,证实了黄杆菌株降解苯是以胞内降解为主.当苯初始浓度一定时,细胞膜上的苯浓度与降解率之间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0.97、0.99,说明此时细胞膜显著影响苯的降解,但是当苯初始浓度变化时,这种相关关系并不十分明显,相关系数为0.80,说明这种影响只在一个合适的苯初始浓度范围内发生.另外,细胞质内的苯浓度与降解率之间关系还不确定.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18 ) [HTML 0KB] [ PDF 1062KB] ( 570 )
0 李青松;高乃云;马晓雁;赵建夫;朱志良
UV/H2O2工艺降解水中17α-乙炔基雌二醇
采用UV/H2O2间歇式光氧化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低浓度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结果表明,在原水中EE2浓度约为650μg/L、UV光强154μW/cm2、H2O2投加量5mg/L、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EE2的去除效率可达到90%;光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EE2的光降解速率常数随着HH2O2投加量和光强的增加而增加.较低的反应液Ph值有助于EE2的光降解.UV/H2O2联用工艺对EE2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阴离子HCO3-、NO3-、Cl-、SO42-对EE2光降解反应有抑制作用.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06 ) [HTML 0KB] [ PDF 1198KB] ( 705 )
0 李令军;李金香;辛连忠;李海军;魏强
北京市春节期间大气污染分析
分析了北京市鞭炮燃放禁改限前禁放区和非禁放区除夕夜大气污染变化规律的明显差异,以及禁改限后,以上区域大气污染变化的趋同特点.同时评估了2000~2006年春节期间空气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大量鞭炮的集中燃放造成了大气短时严重污染,但随鞭炮燃放的减少,污染状况迅速改善.燃放鞭炮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存在差异,PM10污染最严重;SO2、Nox浓度也有明显升高;CO则存在一定滞后,甚至没有明显响应.禁改限前非禁放区内存在明显的燃放污染高峰,禁放区则未出现.鞭炮燃放对大气颗粒物细粒子影响最显着,对粗粒子特别是粒径10~20μm之间的颗粒物影响不大.春节期间工业及交通污染排放的减少,导致空气质量好转,2000~2006年正月初一~正月十五PM10浓度比冬季均值(12月~2月)低16%,比年均浓度低20%,但受一定气象条件影响.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1304KB] ( 862 )
0 陈皓;黄爱群;陈玲;傅以刚;马鲁铭
重金属对2-氯酚厌氧降解及微生态结构的影响
研究了Cu2+、Cd2+、Ni2+对2-氯酚(2-CP)厌氧降解及其微生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冲击对连续流厌氧系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为Cu2+>Ni2+>Cd2+;300mg/L重金属冲击使系统降解率低于30%,需驯化40d左右才能恢复,其中受Ni冲击的体系恢复较快;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2-CP间歇降解系统的抑制作用同样为Cu2+>Niv2+>Cd2+;低浓度重金属离子的驯化能提高污泥对重金属的抗性,驯化后300mg/Lcu2+和Ni2+对降解速率的抑制均降低了45%左右.重金属对厌氧体系的抑制作用和对厌氧污泥微生态结构的影响之间具有很大相关性,厌氧微生态结构受Cu2+冲击后影响最大,受Ni2+影响后恢复最快.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35 ) [HTML 0KB] [ PDF 1631KB] ( 661 )
0 刘丽娜;孔海南;吴德意;胡湛波;张大磊;松村正利
苏州河底泥中重金属的烧结无害化研究
采用有氧烧结法和还原烧结法处理苏州河底泥,研究了底泥中重金属的无害化效果.结果表明,有氧烧结温度900℃以上时,对Cu、Pb、Zn、Cd去除率达40%~65%;烧结温度为500~900℃时,尽管对Cu、Pb、Zn、Cd去除效果不明显,但能有效抑制其溶出.有氧烧结法不仅不能实现Cr的去除,而且会增加Cr的溶出,这是由于有氧烧结过程中Cr(III)被转化为Cr(VI),而底泥对Cr(VI)的吸附能力很有限.还原烧结法则能有效防止底泥中Cr(III)向Cr(VI)的转化,从而抑制包括Cr在内的重金属的溶出.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14 ) [HTML 0KB] [ PDF 1104KB] ( 721 )
0 王伟;曾光明;钟华;傅海燕
腐殖质对堆肥中高效降解菌的吸附与传输影响
以铜绿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对象,通过序批实验和柱淋洗实验考察了堆肥介质中的腐殖质含量对细菌的吸附、传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堆肥介质中腐殖质含量从0.21mg/g增至4.38mg/g,两种细菌在堆肥颗粒中的吸附系数均呈现降低趋势,降幅分别为24.9%和22.7%;2种细菌的穿透率均明显提高,最大穿透率铜绿假单胞菌从0.141提高到0.234,枯草芽孢杆菌从0.254提高到0.348.说明,堆肥介质中腐殖质的存在能够减弱两种高效细菌的吸附性能,促进其在堆肥介质中的传输分散,且腐殖质含量越高,效果越好.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38 ) [HTML 0KB] [ PDF 1193KB] ( 642 )
0 孙丽;宋长春;黄耀
沼泽湿地N2O通量特征及N2O与CO2排放间的关系
对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进行了连续4年的野外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冬季是N2O的汇,但从全年来看,仍为N2O排放的源.5~8月是N2O排放的主要时期.土壤温度是影响N2O通量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生长季内的积水水位和土壤温度则会影响到N2O通量的年际变化;沼泽湿地N2O与CO2排放间相关性显著,促使二者间产生这种内在联系的因素包括:温度、植物根系的作用、有机质分解的联系作用以及植物气孔行为的调节.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29 ) [HTML 0KB] [ PDF 1424KB] ( 721 )
0 彭林;游燕;朱坦;白志鹏;李剑;冯银厂
乌鲁木齐空气颗粒物中PAHs碳同位素组成及来源解析
报道了乌鲁木齐城区空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PAHs)化合物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解析了PAHs的来源.气相色谱/燃烧系统/同位素质谱分析表明,该市空气颗粒物中PAHs化合物的δ13C值为-23.5‰~-31.3‰,随着分子量的增大,PAHs化合物中13C含量降低.利用同位素质量平衡二元模型,计算了燃煤污染源与机动车排气对城区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的贡献,前者分别为72%、97%和95%,后者分别为28%、3%和5%.苯并(a)芘、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的相对含量分别为2.8%,29.1%和25.1%,占PAHs总量的57%,计算的三者的燃煤污染源总贡献量为78.6%,与利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得出的结果(84%的PAHs源于燃煤)相近.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42 ) [HTML 0KB] [ PDF 1131KB] ( 733 )
0 徐卫国;张清宇;郭慧;刘健;魏玉梅
灰色聚类修正模型在系统总量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指数型白化函数的灰色聚类修正模型避免了原模型存在零权重现象的缺陷,使得各指标样本值与非零权重值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经验证,修正模型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原模型相比较,能更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利用该模型可进行系统现状综合评价,也可计算各单项因子的目标总量控制值.实例分析了杭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结果表明,综合等级为Ⅱ级,已达到该地区大气质量标准.2005年若保持达标水平,需对该市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控制在0.1227mg/m3以下,NO2浓度最大控制值为0.0848mg/m3.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19 ) [HTML 0KB] [ PDF 866KB] ( 603 )
0 张长;曾光明;余健;黄国和;王琴
双酚A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
探讨了双酚A(BPA)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BPA在湘江沉积物上的吸附主要以快速吸附为主,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其吸附等温线,沉积物有机质中的碳黑物质和孔隙填充相引起了BPA的非线性吸附和解吸滞后行为;沉积物对BPA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主要是自发的焓推动的物理吸附;随着沉积物浓度的增大,单位沉积物上的BPA吸附量减少;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单位吸附量也随之增大;在酸性条件下,单位沉积物上的BPA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少,在碱性条件下这种影响不显著.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43 ) [HTML 0KB] [ PDF 1296KB] ( 682 )
0 王玉军;周东美;孙瑞娟;郝秀珍;仓龙
土壤中铜、铅离子的竞争吸附动力学
研究了Cu2+、Pb2+在2种土壤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量均高于在红壤上的吸附量,Pb2+又较Cu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大.分别用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该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其中幂函数方程拟合结果最好.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土壤中的Ca2+、Mg2+进行交换,其累积吸附量与Ca2+、Mg2+的累积解吸量线性关系显著(R2为0.990~1);在红壤上是通过与土壤中的H+进行离子交换而吸附.Pb2+对Ca2+和Mg2+的交换能力比Cu2+强,其存在显著降低了Cu2+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量;Cu2+的存在略降低Pb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406 ) [HTML 0KB] [ PDF 1313KB] ( 907 )
0 贾晓红;李新荣;陈应武;李元寿
植被恢复对旱区表土颗粒中有机碳和氮分布的影响
采用物理分离的方法,获得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土壤粒径的组分,并进行了各组分中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黏粉粒(<0.05mm)含量的增加和沙粒(0.25~0.1mm)含量的减少,共同导致表层土壤质地细粒化.土壤质地的细粒化伴随着有机碳和氮的固存效应,该效应在固沙20年以后效果显著(P<0.05).沙粒(>0.1mm)含量与有机碳和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01),而极细沙(0.1~0.05mm)和黏粉粒(<0.05mm)含量与有机碳和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是,表层土壤颗粒组成中各粒径结合的有机碳和氮含量均增加相关,其贡献程度为黏粉粒>极细沙>沙粒.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中黏粉粒含量的增加对维持有机碳和氮固存起着主要的作用,土壤的物理稳定也因为土壤中有机质和黏粉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30 ) [HTML 0KB] [ PDF 1409KB] ( 716 )
0 刘爱菊;孔繁翔;史小丽;于洋;谭啸
底泥疏浚对湖泊沉积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的影响
采用淡水沉积物质量基准和微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对疏浚前后五里湖沉积物提取液和全底泥沉积物的生态毒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疏浚后,沉积物中各重金属污染物的总体含量均显著降低,但是铬、铅和镍的含量仍然分布在阈值效应低值(TEL)和可能效应水平值(PEL)之间的灰色区域,仍可能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疏浚后1个月,沉积物提取液中发光菌发光试验的EC50值降低约50%,毒性增加近1倍;与疏浚前相比,全底泥沉积物的细菌毒性试验的EC50值降低11%~30%;全底泥月芽藻毒性试验的EC50值也有显著降低.
2006 Vol. 26 (5): 0-0 [摘要] ( 376 ) [HTML 0KB] [ PDF 1418KB] ( 700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