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5年 25卷 3期
刊出日期 2005-06-01

论文
论文
0 吴振斌;马剑敏;;赵强;贺锋;成水平
Hg2+、Cd2+及其复合胁迫对伊乐藻的毒害
利用水生微宇宙系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Hg2+、Cd2+单一及复合处理对伊乐藻可溶性蛋白质浓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以及生产力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在低浓度胁迫时(Hg2+≤2.5μmol/L,Cd2+≤10μmol/L,Hg2+Cd2+≤1.25μmol/LHg2++5μmol/LCd2+)略有升高,之后随胁迫的增强而持续下降,两者呈负相关;叶绿素a/b比值、净生产力、呼吸强度随离子浓度增加不断下降,除呼吸强度外,两者也呈负相关.Hg2+对伊乐藻的毒性是Cd2+的4倍左右(以摩尔浓度计).两者共同作用时,对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净生产力的影响有协同效应,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相加效应.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66 ) [HTML 0KB] [ PDF 1548KB] ( 658 )
0 韩永翔;赵天良;宋连春;康凤琴;奚晓霞
北太平洋地区春季粉尘的空间分布特征——观测及模拟
通过对2001年4月的一次中亚强沙尘暴过程的观测事实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源自中亚的强沙尘暴扬起的粉尘,通过西风急流远程传输到韩国、日本、北太平洋、北美大陆.北太平洋地区的沙尘沉积通量空间分布将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沙尘沉积通量随传输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传输路径上粉尘有较高的沉降通量;沙尘过境时的降水空间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粉尘的沉降空间格局.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74 ) [HTML 0KB] [ PDF 2394KB] ( 842 )
0 陈晓国;肖邦定;徐小清
微囊藻毒素RR的制备及鉴定
以野外收集的水华蓝藻为原料,建立了以75%甲醇溶液提取、快速色谱和半制备色谱分离为主要步骤的微囊藻毒素分离纯化方法,并用HPLC、分光光度计和电喷雾质谱对所得毒素的纯度和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所得毒素为MCRR,纯度大于95%,其紫外吸收光谱在239nm处有特征吸收,分子组成为环(Ala-Arg-MeAsp-Arg-Adda-Glu-Mdha),分子量为1037.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1181KB] ( 597 )
0 邢小茹;魏复盛;吴国平;荀琳;Wendie A Robbins;王春利;魏春;姜欣;葛宏斌
硼污染的个人暴露剂量及其代谢的研究
以62名处于不同生活、工作环境下的人群为对象,研究了其通过空气粉尘、饭菜和饮水的日硼暴露剂量及通过尿液、粪便的代谢状况.结果表明,从事硼作业的53名工人日硼暴露均值11.8mg/d,是对照人群(1.52mg/d)的7.8倍;通过尿液代谢的硼占总代谢量的94%以上,且班后尿硼与24h全尿硼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52,班后尿样可代替全尿并反映硼的代谢水平;下班后尿硼浓度与日硼暴露剂量显著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可以反映不同暴露途径对尿硼水平的贡献,方程拟合度为43.0%,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23.6%.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59 ) [HTML 0KB] [ PDF 1274KB] ( 678 )
0 段小丽;魏复盛;Zhang Jim;杨洪彪;吴国平
用尿中1-羟基芘评价人体暴露PAHs的肺癌风险
采集并分析了100名不吸烟成人24h呼吸的空气样品和尿液样品,建立了人尿中1-羟基芘(1-OH-Py)浓度与苯并(a)芘(BaP)、芘(Py)等14种多环芳烃(PAHs)呼吸暴露浓度的定量关系.参考现有关于BaP空气污染浓度与肺癌死亡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推导出用尿中1-OH-Py预测人体呼吸暴露PAHs的肺癌风险模型.用建立的模型对100名受试者进行了肺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一般人群BaP暴露的肺癌风险约为11/10万,焦炉工人约为160/10万;若同时考虑14种PAHs的BaP当量毒性,则其相应肺癌风险要高出约0.5倍.一般人群的尿中1-OH-Py的生物暴露限值为0.11μmol/mol肌酐,焦炉工人为1.90μmol/mol肌酐.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70 ) [HTML 0KB] [ PDF 1283KB] ( 813 )
0 陈永益;许晓路;申秀英;章子贵;陈燕珍
钐染毒对小鼠脏器系数和睾丸酶活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稀土元素钐对雄性小鼠脏器系数和睾丸内酶活性的影响,将小鼠分组分别自由饮用含硝酸钐0,4,20,100,500mg/L的水,3个月后处死小鼠,称量体重和主要脏器重量,并测定睾丸内乳酸脱氢酶(L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和三磷酸腺苷酶(ATP酶)活力.结果表明,20,100mg/L剂量组小鼠附睾脏器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00,500mg/L剂量组LDH酶活力明显受到抑制,且染毒剂量与LDH酶活力呈剂量-反应关系;各处理组ALP酶活力明显升高,而ACP酶活力不受影响;3种ATP酶活力都随钐浓度的增加有“低促高抑”的趋势.钐亚慢性染毒对小鼠生殖性腺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其中LDH和ALP可作为稀土元素钐作用于睾丸的标志酶.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54 ) [HTML 0KB] [ PDF 1235KB] ( 689 )
0 余若祯;施汉昌;何苗;郭洁菡;钱易
2,4-二氯苯氧乙酸完全抗原和抗体的制备
以小分子环境污染物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半抗原,牛血清蛋白(BSA)为载体蛋白,通过与水溶性碳化二亚胺(EDC)的偶联反应,合成适当结合比、性能良好的2,4-D完全抗原,并制备了2,4-D的多克隆抗体.完全抗原合成方法为:在pH6、0.05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进行偶联反应,2,4-D的最终浓度控制为12mg/mL,于4℃条件下反应18h,EDC的加入量控制在6~9mg之间.以结合比为16:1的完全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了效价达到6.55×106兔抗血清.抗血清稀释2000倍,剂量-反应曲线在2,4-D浓度为0.5~2000mg/L的范围内线性度最好,相关系数R=0.9946.抗血清稀释8000和16000倍,2,4-D的检测范围为8μg/L~125mg/L,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52和0.9655.经过免疫检测条件的优化,制备的抗血清可以用于饮用水中2,4-D的检测.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19 ) [HTML 0KB] [ PDF 1512KB] ( 653 )
0 裴海燕;胡文容;曲音波;母锐敏;李小彩
一株溶藻细菌的溶藻特性及其鉴定
从海绵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分离获得1株溶藻细菌P15,对其溶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栅藻(Scenedesmus)及小球藻(Chlorella)的效果、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初始菌浓度大于2.4×107个/mL时,P15菌具有理想的溶藻效果,48h后铜绿微囊藻去除率可达到65.84%,栅藻及小球藻也能很好地去除.P15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可运动;能利用乳酸胺等32种常见碳源.P15菌株与多株红球菌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7%以上,归属于红球菌属.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45 ) [HTML 0KB] [ PDF 1469KB] ( 719 )
0 史建君
客土覆盖对降低放射性铈在大豆中积累的效应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客土覆盖对降低大豆中放射性铈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在受141Ce污染的土壤表面覆盖客土,能降低大豆对141Ce的吸收和积累,效果十分明显,当客土覆盖厚度为12cm时,豆根、豆秸、豆壳和豆籽中141Ce比活度分别下降了83.5%、30.6%、13.7%和11.8%;大豆中吸收积累的141Ce比活度随客土覆盖厚度的增加而下降,其中豆根中141Ce比活度与覆盖的客土厚度呈指数负相关,豆秸、豆壳、豆籽中141Ce比活度则与客土覆盖厚度呈线性负相关.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62 ) [HTML 0KB] [ PDF 1269KB] ( 721 )
0 王孟杰;魏春海;黄霞;文湘华;张建新;崔希龙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降低能耗的中试试验
基于气升式内循环反应器原理,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构建了处理量为15.6m3/d的中试装置.通过水动力学特性的考察,得到中试装置的经济曝气强度为96m3/(m2·h);通过经济曝气强度条件下的临界通量试验,得到污泥浓度小于13g/L时的膜临界通量区域为30~35L/(m2·h).由此确定了中试装置连续运行的操作参数,实现了次临界通量[30L/(m2·h)]条件下处理城市污水的稳定运行.能耗分析显示,该中试反应器的气水比为21:1,有效单位产水能耗为0.42kW·h/m3.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26 ) [HTML 0KB] [ PDF 1490KB] ( 608 )
0 穆军;章非娟;黄翔峰;李彦生;吴志超
厌氧酸化-好氧光合细菌法处理含硫酸盐高浓度有机废水
采用抑制硫酸盐还原的厌氧酸化工艺与两级好氧光合细菌工艺组合技术,处理含硫酸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实现了硫酸盐不转化状态下的污染物高效去除.结果表明,当连续流酸化反应器内挥发酸浓度达31112mgCOD/L以上时,硫酸盐还原将被完全抑制.酸化段采用CODCr为44251mg/L的较高进水浓度,容积负荷25.0kgCOD/(m3·d),出水经稀释后进入容积负荷为4.0kgCOD/(m3·d)的两级好氧膜法光合细菌反应器,最终CODCr去除率达99.0%,总氮去除率67.5%,而硫酸盐还原被完全抑制.在两级PSB反应器中,PSB2反应器主要起脱氮作用,较高的DO(5.0~6.0mg/L)有利于脱氮.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1307KB] ( 618 )
0 段宁
物质代谢与循环经济
定义了循环经济的内涵,提出了循环经济的5条标准和4个发展阶段.研究了近30多年来工业化国家物质消费量的演变规律,提出了人类物质消费总量的上升多峰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盟国家物质消费总量中,可再生物质、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和不可循环利用的不可再生物质的比例大约为15%、24%和61%,同期美国这一比例大约为10%,16%和74%.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48 ) [HTML 0KB] [ PDF 1339KB] ( 721 )
0 李伟;吴成志;马碧瑶;施耀
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一氧化氮的研究
在鼓泡吸收瓶中,对半胱氨酸亚铁[Fe2+(CyS-)2]溶液络合吸收一氧化氮(NO)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Fe2+]和[CySH]的配比、pH值、模拟烟气中的氧含量、SO32-浓度等对NO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ySH=1:4配比的溶液能达到较大的吸收容量.Fe2+(CyS-)2吸收剂在pH=8条件下的吸收效果明显优于偏酸条件下的效果.当氧气含量达到5.5%时,NO的吸收容量约下降48%.当SO32/Fe2+(CyS-)2为1时吸收剂的吸收容量约为不含SO32-的溶液的1.5倍.模拟烟气中氧气含量越高,SO32-对NO吸收容量的影响越明显.相同浓度的亚铁络合吸收剂,Fe2+(CyS-)2的NO吸收容量略高于常用吸收剂Fe2+(EDTA2-),并且Fe2+(CyS-)2的抗氧化性能优于Fe2+(EDTA2-).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89 ) [HTML 0KB] [ PDF 1200KB] ( 649 )
0 王灿;陈吉宁;邹骥
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潜力分析
建立了一个全球碳排放贸易局部均衡模型(TRCW),用于分析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结构.模型结合相关国际协议的规定,考虑了美国的退出、碳汇项目、热空气规模、交易成本、适应性基金、垄断供给等现实因素.结果表明,在马拉喀什协议下,中国的CDM市场规模大大缩小,仅为61MtC/a,利润收入约1.5亿$/a,其中重工业和电力分别约占41%和20%左右;如果俄罗斯不出售其拥有的热空气,中国的CDM规模将提高67%;在CDM市场上中国几乎不存在垄断力量.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17 ) [HTML 0KB] [ PDF 1612KB] ( 778 )
0 顾晓薇;王青;刘敬智;丁一;刘建兴
环境压力指标及应用
基于国家尺度的社会代谢物质流、地理面积、净生态面积和标准生态面积,构建出测度本国环境所承受的环境压力总量指标体系——环境载荷和环境压强;对中国、德国、荷兰、奥地利、日本和美国等6个国家的环境载荷和环境压强进行了若干年的实证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美国的人均环境载荷、人均物质总需求及人均生态足迹赤字等均是各国最高者,其环境压强却处于低位,与奥地利相近;中国的人均指标虽然低,其以标准生态面积计算的环境压强却是6国中最高者;以环境压强指标测度,5个发达工业国的经济发展与本国环境压力之间在研究期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脱钩”关系,即本国环境压强并没有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增加;中国的环境压力却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同时就环境问题的公平性和环境压力指标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讨论.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88 ) [HTML 0KB] [ PDF 1643KB] ( 714 )
0 徐明;张天柱
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投入分析
为研究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物质的需求与消耗,综合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系统1990~2002年间的自然物质投入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1995~1999年间中国经济系统在保持自然物质消耗少量增加(以直接物质投入DMI为指标,年均增长约0.58%)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的较高速发展(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指标,年均增长约10%).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去物质化,必须在保持较低人口增长速率的同时大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经济系统的资源生产效率.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77 ) [HTML 0KB] [ PDF 1738KB] ( 788 )
0 张燕;邓西海;陈捷;彭补拙
滇池沉积物磷负荷估算
采集了滇池100多个沉积物柱样,并借助GIS对滇池作了分区;分段测试每个柱样的全磷(TP)含量及各区代表性柱样的137Cs含量,利用137Cs定年法确定0~5cm,5~10cm,10~15cm深度区间对应的时段是1986~2003年,1963~1986年,1954~1963年.在此基础上估算滇池不同区域与泥沙沉积量对应的TP沉积通量和总量.结果表明,近50年,全湖TP年均蓄积量为780t,表层15cm沉积物中TP累积量为3.89×104t.沉积物中磷蓄积已成为滇池水体磷的重要内部来源.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74 ) [HTML 0KB] [ PDF 1422KB] ( 719 )
0 徐仁扣;肖双成;季国亮
低分子量有机酸影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的机制
采用平衡实验法研究了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对砖红壤吸附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铜的解吸实验探讨了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有机酸可以增加土壤对铜的吸附量,与对照相比,有机酸体系中吸附的铜的解吸量高.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随体系pH值的增加而增大,约在pH4.3(水杨酸体系)或pH4.5(邻苯二甲酸体系)达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土壤对有机酸的吸附量越高,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程度越大.有机酸可以通过形成表面三元络合物和改变土壤的表面电荷2种机制影响土壤对铜的吸附.水杨酸体系中铜的解吸增量与吸附增量的百分比在76%~89%之间,说明水杨酸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表面的净负电荷量来增加铜的静电吸附量.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29 ) [HTML 0KB] [ PDF 1517KB] ( 703 )
0 贾建丽;李广贺;张旭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中试系统构建与运行效果
构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试系统,考察了中试规模下石油烃生物降解效率、矿化过程在生物降解中的作用.揭示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系统微生物特性及其降解活性的关系,为现场污染土层生物修复工程评价和关键技术参数选择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经过93d的运行,石油烃去除率达25.8%,其中典型轻质组分烷烃生物降解率最高,可达43.12%.中试系统运行稳定后,与现场调研的土壤微生物相比,其数量提高了1个数量级,活性提高了1.5倍.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66 ) [HTML 0KB] [ PDF 1198KB] ( 718 )
0 张金波;宋长春;杨文燕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采集三江平原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测定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以及E280值、E250E365和E240/TOC比值,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DO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土壤DOC含量变化明显,土地开垦耕作是导致土壤DOC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湿地土壤的开垦耕作,不仅导致土壤DOC数量的减少,而且DOC的质量也在下降.土壤DOC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R2=0.66),与游离态轻组有机碳的相关性更强(R2=0.84),与土壤重组有机碳呈明显的负相关(R2=0.52).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71 ) [HTML 0KB] [ PDF 1476KB] ( 741 )
0 张代钧;卢培利;李小鹏;祖波
氨氧化菌混培物在微量NO2气氛下的氨代谢特性
用普通活性污泥经120d富集,得到氨氧化菌混培物,氨氧化菌浓度提高300倍.在NO2/O2混合气氛下进行氨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无分子氧时,氨氧化菌能以NO2为电子受体氧化氨,并产生NO;加入氧气后,氨氧化速率明显提高,最高速率[33μmolNH4+-N/(gMLSS·h)]发生在混合气体中NO2和O2浓度分别为1.79μmol/L和9.38mmol/L时;在NO2浓度为0.89~1.79μmol/L范围内,O2能够强化基于NO2的氨氧化反应,当NO2浓度增大至6.71μmol/L时,氨氧化速率却降低.部分NO被O2氧化,使得反应器出口气体中NO2浓度高于进口.试验过程中产生约20%氮损失,这与氨氧化和厌氧氨氧化相互耦合产生气态含氮产物(N2、NO、N2O)有关.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66 ) [HTML 0KB] [ PDF 1583KB] ( 704 )
0 胡秀芳;陈集双;陈海敏
一株有机磷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解磷功效
从渥堆猪粪中分离到1株有机磷降解菌021112,该菌株在有机磷降解筛选培养基(NBRIP)上产生透明圈,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鉴定显示该菌株为杆状兼性厌氧菌,有端生鞭毛,最适生长温度和pH值分别为37℃和7.0~7.5.16SrDNA分析表明,属于肠杆菌科阪崎氏肠杆菌(Enterobactersakazakii)的变种.该菌能有效降解植酸钙、菜籽饼和猪粪中的植酸磷,降解率分别为84.29%、73.96%和84.62%;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87.4%.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415 ) [HTML 0KB] [ PDF 1335KB] ( 722 )
0 李延;赵庆顺;尹大强
五氯酚诱导斑马鱼p53基因点突变的nested PCR-RFLP分析
将斑马鱼经50μg/L五氯酚(PCP)体内暴露染毒10d,提取肝脏基因组DNA,通过巢式PCR(nestedPCR)扩增包含斑马鱼p53基因外显子2,3,4及其间内含子2,3的片段,扩增产物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NcoI、SacI、ScaI、BclI、NsiI、RsaI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以检测目标片段在酶切位点上点突变的发生.检测了20条斑马鱼上述6个酶切位点上的共680个碱基,但均未检测到点突变.结果表明,如果PCP能够诱导斑马鱼p53基因点突变,则其碱基突变率小于1/680.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76 ) [HTML 0KB] [ PDF 1376KB] ( 735 )
0 石成春;郭养浩;王大奈;肖美添;
草甘膦曲霉生物降解的动力学研究
曲霉B21可利用草甘膦为唯一碳源或磷源生长.在pH6.0、300mg/L草甘膦和7g/L葡萄糖组成的共基质底物系统中,草甘膦降解率可达97%.曲霉生长优先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生长进入减速期后开始快速降解草甘膦.应用分批补料培养方式,在底物浓度恒定条件下研究草甘膦底物抑制降解动力学模型,假设草甘膦和降解酶络合形成五元底物-酶复合物,得到的动力学模型和参数可以很好地模拟其生物降解过程.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61 ) [HTML 0KB] [ PDF 1633KB] ( 813 )
0 童少平;褚有群;马淳安;刘维屏
O3/UV降解水中的乙酸和硝基苯
利用O3/UV和O3/H2O2降解了水中的乙酸,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处理60min后,O3/UV对乙酸的去除率仅比单独臭氧化处理提高了3%,而O3/H2O2在此条件下完全降解乙酸.O3/UV在处理硝基苯过程中却显示较好的氧化降解能力,通过分析表明,硝基苯降解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物H2O2对有机物的去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O3/UV氧化降解能力的提高可能有2方面的原因,紫外光对有机物的活化作用;中间产物H2O2催化臭氧分解产生了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单独紫外光催化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效率极低.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87 ) [HTML 0KB] [ PDF 1198KB] ( 863 )
0 赵国华;李明利;祁源;胡惠康
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恒电位计时电流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苯酚在电化学氧化降解中经历了苯二酚、苯醌的形成和进一步被氧化的过程,苯二酚在反应过程中的积累很少,迅速氧化为苯醌,而醌类中间产物则较难进一步氧化,在反应过程中积累的浓度较高.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有不同的电化学氧化反应途径,在低于金刚石膜电极析氧电位下,发生单纯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在高于金刚石膜电极析氧电位下,间接电化学氧化和直接电化学氧化将同时发生作用.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294 ) [HTML 0KB] [ PDF 1589KB] ( 830 )
0 邓谦;吕晓萌;蔡铁军;彭振山;萧菡曦;朱永法
磷钨酸表面修饰TiO2光催化降解空气污染物
以磷钨酸水溶液湿法浸渍表面修饰TiO2制备了磷钨酸/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剂,并进行了H2-TPR、BET比表面、TG-DTA、FTIR、UV-vis表征.以含甲醛、丙酮的模拟污染空气,研究其在复合光催化剂作用下的光催化降解行为.结果表明,修饰剂磷钨酸含量为21.9%时,光催化降解甲醛的效果最佳;该反应随修饰剂磷钨酸含量的增加,甲醛的部分还原产物甲醇含量增加,说明HPW与TiO2产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改变了TiO2光催化反应历程,由此推导出可能的反应机理;修饰剂磷钨酸含量为21.9%时,光催化降解丙酮的效果也最好,去除率达到100%.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78 ) [HTML 0KB] [ PDF 1480KB] ( 749 )
0 程沧沧;邓南圣;吴峰;万昆;周菊香;胡德文
光电催化降解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光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作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n型半导体的特征行为.在外加偏压为+0.6V,pH值为5,H2O2浓度为30mg/L的条件下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1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溶液光照4h,降解率达53.26%.讨论了氧的存在、外加偏压、pH值等因素对光电催化反应的影响.
2005 Vol. 25 (3): 0-0 [摘要] ( 361 ) [HTML 0KB] [ PDF 1503KB] ( 587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