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4年 24卷 5期
刊出日期 2004-10-01

论文
论文
0 张兴赢;庄国顺;袁蕙
北京沙尘暴的干盐湖盐渍土源——单颗粒物分析和XPS表面结构分析
2002年3月20日北京特大沙尘暴565个单颗粒物分析结果表明,S和Cl是唯一呈现显著正相关的一对元素.同时含有S和Cl的单颗粒物检出率高达82.5%,其中S和Cl的含量还高于所有颗粒物平均值.同时含有S、Cl和Na的颗粒物检出率为62.0%,其中Na的含量更比所有颗粒物平均值高出1.4倍.PMF因子分析显示NaCl和Na2SO4是北京沙尘暴S和Cl显著相关的那些单颗粒物的主要成分.沙尘暴样品中SO42-和Cl-浓度呈高度线性相关.X射线光电子谱对气溶胶表面结构分析显示,Na和S在沙尘暴颗粒物表面的百分含量比北京非沙尘暴和内蒙古地区气溶胶样品高.这些同时含有S、Cl和Na,且S和Cl显著正相关,Na相对富集的颗粒物多数来自于沙尘暴途中所经过的其表层土成分富含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干盐湖盐渍土地区.证明了北京沙尘暴不仅来自于其源头沙漠,沙尘暴所经过的包括干盐湖盐渍土的大范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表层土也是其主要来源.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52 ) [HTML 0KB] [ PDF 1451KB] ( 752 )
0
《中国环境科学》2003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揭晓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281 ) [HTML 0KB] [ PDF 275KB] ( 731 )
0 段小丽;魏复盛;杨洪彪;Zhang Jim;Zhang Lin;许军
不同工作环境人群多环芳烃的日暴露总量
研究了100名处于不同工作与生活环境人群14种PAHs化合物的24h个体呼吸(PM10和气相)及饮食暴露量.结果表明,参试人群按PAHs暴露量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焦炉炉顶工人>焦炉炉侧工人>焦炉炉底工人>炼钢管理人员>办公室工作人员.焦炉工人BaP日暴露量可达8~25g/d;焦炉工人PAHs日暴露量为一般人群的几十至上百倍,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不同人群日呼吸暴露量的不同,而饮食暴露量的组间差异不大;除二苯并(a,h)蒽外的13种PAHs化合物日暴露量两两呈显著正相关.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56 ) [HTML 0KB] [ PDF 999KB] ( 889 )
0 罗启仕;王慧;张锡辉;钱易
土壤无机离子在非均匀电场作用下的迁移
研究了非均匀电场对不饱和沙壤土中的NO3-和SO42-的迁移特征,揭示利用非均匀电场向土壤中注入营养物和电子受体的特性.结果表明,非均匀电场能有效地增强土壤中NO3-和SO42-的移动性,在1.0V/cm电压梯度下不饱和沙壤土中NO3-和SO42-的电迁移速率分别高达22.0,16.5cm/d;在非均匀电场中无机离子主要通过场强较大的区域迁移;切换电场极性可以方便地控制土壤中NO3-和SO42-的运移,同时能促使NO3-转化为NO2-.利用非均匀电场的迁移和富集效应,可以有效地向土壤中注入无机离子或者将污染离子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03 ) [HTML 0KB] [ PDF 1290KB] ( 896 )
0 杨志军;倪余文;张青;陈吉平;梁鑫淼
垃圾焚烧飞灰或炉渣中二噁的分布特征
分别采集了3种生活垃圾焚烧炉产生的飞灰或熔融炉渣样品,分析了其中的二口恶口英含量及其毒性当量,并讨论了17种2,3,7,8位氯取代的二口恶口英分布特征及其对总毒性当量的贡献.结果表明,机械炉排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中二口恶口英最多,总浓度为319ng/g,毒性当量为6.7ngI-TEQ/g;其次为流化床焚烧炉,产生的飞灰中二口恶口英总浓度为38.7ng/g,毒性当量为0.8ngI-TEQ/g;气化熔融焚烧炉产生的熔融炉渣中二口恶口英很少,总浓度为38.7pg/g,毒性当量仅为1.1pgI-TEQ/g;所有的2,3,7,8位氯取代的13C同位素标记内标化合物回收率在39%~156%之间.尽管不同的垃圾焚烧炉在二口恶口英的生成量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产生的二口恶口英同类物的归一化浓度以及对毒性当量贡献的归一化结果分布特征十分相似,表明3种垃圾焚烧炉在垃圾焚烧过程产生二口恶口英可能具有相似的反应机理.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11 ) [HTML 0KB] [ PDF 2632KB] ( 802 )
0 刘晓东;田良;张小曳
塔克拉玛干沙尘活动对下游大气PM10浓度的影响
利用卫星遥感获得的1997~2002年逐日气溶胶指数(AI)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上空大气沙尘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2001,2002年春季(4~5月)该沙区大气沙尘活动与我国大陆29个主要城市大气PM10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大气沙尘活动的强弱与中国西北东部(西宁、兰州、银川、西安)大气PM10含量高低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超过0.7,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地面大气环流场的合成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该沙漠地区的大气沙尘主要是通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绕流以及翻越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的偏西风输送到西北东部地区,进而影响到当地空气质量的.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51 ) [HTML 0KB] [ PDF 1343KB] ( 1308 )
0 杨复沫;贺克斌;雷宇;马永亮;余学春;田中茂;奥田知明;岩濑珠实
2001~2003年间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特征
为了了解北京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2年的降雨采样与分析.在65个降雨样品中,12%的降水呈酸性;全年降水的酸度主要取决于夏季的降水.SO42-、NH4+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其平均浓度均接近或超过200礶q/L.比较分析表明,在近几年,SO42-对降水酸度的贡献显著降低,降水的硫污染特征减弱,而No3-的贡献显著增加.人为污染元素和地壳元素的浓度均在冬春季较高,在夏季最低.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89 ) [HTML 0KB] [ PDF 1126KB] ( 988 )
0 成有为;李希
液相催化氧化降解聚苯乙烯
实验研究了Co-Mn-Br三元催化体系液相空气氧化降解废旧聚苯乙烯(PS)的过程,采用GC-MS分析,得出了各主要降解小分子产物的结构,并结合一般烃类的液相催化氧化机理和实验结果对聚苯乙烯液相催化氧化降解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采用液相催化氧化法降解聚苯乙烯的主要降解产物是苯甲酸,其收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助溶剂苯的添加和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通过降解条件的调整和优化可使苯甲酸的收率提高到80%左右.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94 ) [HTML 0KB] [ PDF 1337KB] ( 748 )
0 徐涛;肖贤明;刘红英
UV/H2O2光化降解水中邻二氯苯的反应机理
通过UV/H2O2光化高级氧化法,对水中邻二氯苯的降解途径及机理,降解反应的影响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光化降解邻二氯苯的反应迅速,弱酸性或中性环境较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H2O2的投入量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一个最佳值.采用离子色谱(IC)、GC/MS等方法鉴定出邻二氯苯降解的中间产物主要为2,3-二氯苯酚、3,4-二氯苯酚、2-氯苯酚、甲酸、乙酸、乙二酸等.依此推导出了邻二氯苯的UV/H2O2光化降解的途径和机理.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16 ) [HTML 0KB] [ PDF 1305KB] ( 1125 )
0 沈学优;孙晓慧;陈宝梁;卢瑛莹;朱利中
CPC在膨润土处理含p-硝基苯酚废水中的增强效应
选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和p-硝基苯酚为目标化合物,试验比较了CPC+膨润土直接混合体系和CPC改性有机膨润土对含p-硝基苯酚废水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与CPC改性土相比,用相应浓度的CPC+p-硝基苯酚废水更为有效,可使p-硝基苯酚的去除率提高2倍以上(45%~98%),并可以节约处理成本且基本不增加表面活性剂二次污染.最经济适宜的CPC投加量与膨润土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相当.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59 ) [HTML 0KB] [ PDF 1066KB] ( 802 )
0 张路;范成新;王建军;秦伯强
太湖草藻型湖区间隙水理化特性比较
选择了太湖具有代表性的草型湖区-东太湖和藻型湖区-梅梁湾进行间隙水和沉积物理化指标的研究.对间隙水中pH值、Eh、EC等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讨论了间隙水氧化还原特征对间隙水中氮磷营养盐、溶解性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对沉积物中形态磷与间隙水理化指标的相互关系做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草型湖区间隙水还原性高于藻型湖区,间隙水氮磷分布和氧化还原特征显著相关;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氧化还原特征及正磷酸盐含量均有显著相关关系.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18 ) [HTML 0KB] [ PDF 1466KB] ( 1187 )
0 羊衍秋;何静波;叶仕有;杨通在
全氟二甲基环丁烷示踪剂吸附采样
借助气相色谱基本原理,测定了全氟二甲基环丁烷大气示踪剂通过Carboxen-569碳分子筛吸附管的分配系数,考察了温度和采样速度对穿透体积和安全采样体积的影响,确定了示踪剂吸附采样的基本参数吸附剂用量为150mg,吸附采样温度≤40℃,采样速度为200mL/min,样品解吸温度为200℃.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80 ) [HTML 0KB] [ PDF 942KB] ( 1019 )
0 吴虹玥;包维楷;王安;陈建中;雷波;裴健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苔藓植物中化学元素
利用微波消解、等离子体发射光谱(AES)法对苔藓植物进行元素测定,结果发现,测定标准物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令人满意,测定苔藓植物各元素的精密度都比较高,除Al以外,Ba、Ca、Cr、Cu、Fe、K、Mg、Mn、Na、Ni、Zn等元素回收率均在93%~106.5%之间.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05 ) [HTML 0KB] [ PDF 747KB] ( 1075 )
0 蒋红梅;冯新斌;梁琏;商立海;阎海鱼;仇广乐;
蒸馏-乙基化GC-CVAFS法测定天然水体中的甲基汞
建立了一种基于蒸馏-乙基化结合气相色谱(GC)-冷原子荧光(CVAFS)测定天然水体中甲基汞的分析方法.水样中甲基汞经蒸馏后与四乙基硼化钠反应生成挥发性的甲基乙基汞,由氮气吹扫捕集于Tenax管,然后由GC-CVAFS测定.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8.2%~108.4%,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5.4%.45mL水样测定的最低检出限为0.009ng/L.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68 ) [HTML 0KB] [ PDF 1083KB] ( 1067 )
0 杨柳燕;蒋丽娟;秦伯强;高光
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静态吸磷的比较
利用磷饥饿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和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进行静态吸磷的比较研究,并分析不同温度对吸磷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都有快速吸收外界磷的能力,铜绿微囊藻的最大吸磷速率为1.11mg/(mg穐),附生假单胞菌最大吸磷速率达到4.79mg/(mg穐).静态吸磷在1h内基本达到平衡,铜绿微囊藻最大磷含量为1.03%,附生假单胞菌最大磷含量能达到3.01%,提高温度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对外界磷的吸收.在铜绿微囊藻和附生假单胞菌竞争吸收外界磷时,附生假单胞菌的吸收速率和细胞内最大磷含量均明显高于铜绿微囊藻.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90 ) [HTML 0KB] [ PDF 1149KB] ( 781 )
0 孔德洋;高士祥;林志芬;王连生
环糊精对硝基苯微生物降解的影响
研究了硝基苯的生物降解过程,探讨了在降解过程中加入环糊精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环糊精可以提高降解菌对硝基苯的耐受浓度,缩短降解菌的停滞时间,促进降解菌的生长,加快硝基苯的降解.这种作用与环糊精和硝基苯的浓度有关,硝基苯浓度高于降解菌的耐受浓度时影响更为显著;环糊精浓度越高,影响越大.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00 ) [HTML 0KB] [ PDF 846KB] ( 866 )
0 王霞;;吕宪国;张学林
松花湖铜绿微囊藻无菌株的分离及其生长特征
用毛细滴管洗净法从松花湖分离纯化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的单藻株和无菌株.在照度2000lx、温度30℃、光暗比1212条件下振荡培养,单藻株和无菌株的最大比增长率分别为0.79d-1和0.72d-1;最大现存量分别为119.6mg/L和45.6mg/L.通过比较培养过程中群体粒径的变化和用超声波打碎微囊藻群体的试验表明,铜绿微囊藻附生细菌[主要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的存在,使微囊藻的群体粒径减小,延长铜绿微囊藻对数生长期和增加最大现存量.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20 ) [HTML 0KB] [ PDF 1374KB] ( 1022 )
0 张瑞福;戴青华;何健;代先祝;李顺鹏
七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特性比较
对分离自同一有机磷农药污染土壤的7株有机磷农药降解菌的降解特性进行了比较,7株降解菌都能利用甲基对硫磷为唯一碳源生长,并生成中间代谢产物对硝基苯酚.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经过一段延滞期,不同菌株降解对硝基苯酚的能力和延滞期有很大差异.降解菌株对多种有机磷类农药和芳香族化合物具有降解能力,其降解谱表现了一定的差异.用PCR方法从7株降解菌中克隆了有机磷农药水解酶基因.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90 ) [HTML 0KB] [ PDF 1197KB] ( 1015 )
0 闫颖;袁星;樊宏娜
五种农药对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测定了5种农药(多菌灵、百菌清、多菌灵-百菌清混剂、吡虫啉、氯氰菊酯)对长春市郊大棚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对农药作用下的大棚土壤与农田土壤的转化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百菌清、百菌清-多菌灵混剂、氯氰菊酯在实验浓度范围内(0.1~50mg/g)明显抑制土壤转化酶活性;多菌灵、吡虫啉浓度低于0.1mg/g时,对转化酶有激活作用,而浓度高于0.5mg/g时抑制转化酶活性;百菌清和多菌灵联合使用,会使农药毒性明显增强;不同农药对大棚土壤、农田土壤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64 ) [HTML 0KB] [ PDF 1138KB] ( 984 )
0 乔敏;王春霞;黄圣彪;王东红;王子健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
采用GC/ECD分析了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所测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浓度为1.78~64.74ng/g,其中,HCHs、DDTs在几乎所有采样点都有检出,含量分别是0.23~1.81ng/g、1.78~63.08ng/g.HCHs中,α-HCH与γ-HCH残留水平相当,未检出β-HCH.DDTs中p,p'DDE残留水平较高.数据表明有机氯农药中HCHs可能有新的污染源输入,DDTs在多数采样点发生好氧生物降解,与国内不同水体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的含量相比,梅梁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95 ) [HTML 0KB] [ PDF 1022KB] ( 991 )
0 丁洪;王跃思
除草剂对氮肥反硝化损失与N2O排放的影响
在华北平原潮土上,采用原状土柱培养乙炔抑制法研究玉米地氮肥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以及喷施3种除草剂(乙莠、丁莠和旱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反硝化损失量为2.66kgN/hm2,占施肥量的1.77%;氮肥产生的N2O排放量为3.14kgN/hm2,占施氮量的2.09%,反硝化不是该地区旱作系统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但氮肥的施用大大增加N2O排放量.喷施除草剂显著或极显著降低氮肥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比单施尿素处理分别降低2.01~2.85kgN/hm2和2.56~3.16kgN/hm2.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10 ) [HTML 0KB] [ PDF 1128KB] ( 911 )
0 王小治;高人;朱建国;蔡祖聪;宝川靖和
稻季施用不同尿素品种的氮素径流和淋溶损失
在太湖地区乌栅土上,利用大型原状土柱研究不同尿素品种、施肥量处理在稻季氮素径流和淋溶损失.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在基施情况下,田面水总氮浓度始终接近对照水平,通过径流损失的可能性很小.尿素处理施肥后2d内田面水氮浓度达最高值,随后急剧下降,施肥与径流产生时间的间隔是决定径流氮排放大小的关键因素,施肥5d后的降雨不易造成大的径流排放,氮径流损失与尿素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处理间的氮素淋溶排放无显著差异,在2.66~3.25kgN/hm2之间;淋溶液中NO3--N浓度最高为0.83mgN/L,在正常施肥情况下,此类土壤氮的淋溶不会造成地下水NO3--N的严重污染.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78 ) [HTML 0KB] [ PDF 1322KB] ( 963 )
0 卢少勇;张彭义;余刚;祝万鹏;向长生
农田排灌水的稳定塘-植物床复合系统处理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为97.9,8.09,3.38,0.69mg/L,旱季分别为112,7.76,3.78,0.98mg/L.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大于57%.芦苇和茭草的生长速度在5月最大.因植物收割去除的N和P量分别占进水的14.6%和27.1%.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湿地截留SS量为297.5m3.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75 ) [HTML 0KB] [ PDF 1739KB] ( 861 )
0 梁鹏;黄霞;钱易;丁国际
环境因子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
讨论了环境中氨氮的浓度、pH值、盐度、温度对红斑顠体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7时,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为264mg/L;红斑顠体虫对氨氮长期接触时的最大可接受浓度在20~50mg/L;氨氮对红斑顠体虫的毒性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在1000mg/L以下,对红斑顠体虫的死亡没有影响;温度在15~30℃,红斑顠体虫的表观增长速率满足Arrhenius拟合,其表观增长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大,但35℃时红斑顠体虫的生长减缓.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19 ) [HTML 0KB] [ PDF 1027KB] ( 779 )
0 袁东海;景丽洁;张孟群;高士祥;尹大强;王连生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
研究了砂子、沸石、蛭石、黄褐土、下蜀黄土、粉煤灰和矿渣7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净化污水磷素的机理,并初步评价了其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可能导致的磷素二次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有很好的磷素去除效果,蛭石、黄褐土和下蜀黄土次之,沸石和砂子的去除效果较差.上述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主要为化学机理,表现为基质全钙、氧化钙、水溶性钙的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钙盐越多,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形成难溶性的磷酸八钙和磷酸十钙,有利于磷素的净化;基质中游离氧化铁、铝和胶体氧化铁、铝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铁盐和磷酸铝盐数量越多,基质净化磷素的能力越强.除砂子外,上述基质磷素饱和吸附后,磷素释放比例很低.加强人工湿地基质管理,其基质吸附的磷素一般不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83 ) [HTML 0KB] [ PDF 1172KB] ( 967 )
0 高大文;彭永臻;王淑莹
不同方式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的比较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以实际豆制品废水为处理对象,比较了控制温度(T=310.5℃)、溶解氧(DO=0.5mg/L)和pH值(7.8~8.7)3种途径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结果表明,无论从硝化速率、硝化时间、污泥沉降性能以及生物相上,控制溶解氧实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工艺均不如其他2种工艺.就该工艺存在的问题从活性污泥法反应动力学和微生物相上进行了理论探讨,3种途径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25 ) [HTML 0KB] [ PDF 1413KB] ( 1072 )
0 蔡春光;刘军深;蔡伟民
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化中的作用机理
在上流式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研究胞外多聚物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胞外多聚物有机组成中蛋白质与总糖的比值在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增加了近2.5倍,它是影响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因素.蛋白质与总糖比值增加,则污泥表面负电荷降低、疏水性增加,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和稳定.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451 ) [HTML 0KB] [ PDF 1078KB] ( 984 )
0 戴永立;郭怀成;刘永;郝明家;张鸣
城市经济开发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分析
城市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目的性、可控性、复杂性的共同特点.引入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新区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战略分析,使新区有目的的按规划发展,可以避免老城区发展的弊病,建设一个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健康系统.以沈阳浑南新区为例,建立模型进行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并进行规划方案的分析.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87 ) [HTML 0KB] [ PDF 1361KB] ( 955 )
0 李俊祥;王玉洁;宋永昌;王华
基于GIS的上海市河道及其水污染空间特征分析
在GIS支持下,对上海市的河道及其水质污染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水质污染面积与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海市河道的水面率、河道密度、边界密度、分形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心城区低,郊区高的趋势;河道水质污染在空间上呈现中心城区严重污染,近郊区到远郊区水质污染逐步减轻的趋势;而河道水质污染面积与河道景观空间指数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定量分析表明,河道污染水面积的对数与河道的边界密度之间满足非线性关系.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72 ) [HTML 0KB] [ PDF 1312KB] ( 875 )
0 杨志峰;赵彦伟;崔保山;胡廷兰
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提出了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原则,强调了水质水量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生态环境需水的优先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面向生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概念框架,并对供需平衡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以广州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需水对供需平衡状态影响显著,2000年花都区与中心区非汛期分别缺水0.91,4.86亿m3/月;基本控制方案下,各目标年(2005,2010,2020年)全市非汛期缺水量将分别高达19.74,41.78,77.62亿m3/月;实施以污染负荷控制和节水为主导的综合强化方案才能保证供需平衡.
2004 Vol. 24 (5): 0-0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1553KB] ( 1146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