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4年 24卷 4期
刊出日期 2004-08-01

论文
论文
0 闫海涛;朱育新;胡守云;HoffmannV
西笤溪流域重金属污染磁学研究及多元分析
对西苕溪流域的土壤样品及部分太湖近岸表层底泥样品,进行了环境磁学测试与化学分析.采用指标聚类分析,抽取磁化率、S比值和Cr、Fe、Pb、Sr、Ti、Zn含量等8个典型指标.再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分辨出了4种不同的样品类型和两种不同的人类活动响应.取自丘陵山地的第一类样品,以强的磁化率、高的S比值和低的Sr、Ni和Zn含量为特征,代表了流域的自然背景.分布在河谷平原农耕区的第二类样品,磁化率、S比值以及重金属含量都很低,反映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分布在滨湖平原和东苕溪流域的第三类样品,Sr、Ni和Zn含量最高,反映了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代表丘陵与平原过渡带的第四类样品,其磁参数和重金属含量介于丘陵山地与平原之间.由于流域的磁背景场很高,且人类活动多元化,磁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差,因此单一的磁化率不能直接指示污染状况.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81 ) [HTML 0KB] [ PDF 1668KB] ( 788 )
0 申彦波;沈志宝;杜明远;汪万福
西北地区戈壁和绿洲风蚀起沙(尘)的研究
利用敦煌地区戈壁和绿洲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地表下春季的风蚀起沙(尘)情况.研究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地表土壤的粒子尺度分布特征、植被覆盖度及地表土壤水分含量等下垫面特征不同,绿洲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要大于戈壁地表,其垂直尘粒通量(风蚀起沙率)比戈壁地表小将近一个数量级;但考虑人为的翻耕作用时,绿洲地表风蚀起沙的临界摩擦速度可能会减小一半以上,其垂直尘粒通量也将增加大约一个数量级,甚至比戈壁地表还要大.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27 ) [HTML 0KB] [ PDF 1677KB] ( 677 )
0 刘军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受威胁及优先保护顺序的定量分析
根据本课题组1997~2002年野外渔获物调查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运用濒危系数、遗传损失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长江上游16种特有鱼类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达到一级急切保护的有达氏鲟(Acipenser dabryanus)、鲈鲤(Percocypris pingi)2种;达到二级急切保护的有宜宾鲴(Xenocypris fangi)、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四川白甲鱼(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及云南鲴(Xenocypris yunnanensis)4种;达到三级急切保护的有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a)、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华鲮(Sinilabeo rendahli)、短体副鳅(Paracobitis potanini)、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及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9种;尚未达到急切保护,即处于四级保护的为异鳔鳅鮀(Gobiobotia boulengeri).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75 ) [HTML 0KB] [ PDF 1431KB] ( 907 )
0 王小庆;郑乐平;孙为民
淀山湖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了淀山湖上覆水体和沉积物孔隙水中Pb、Cu、Cr、Cd、Fe和Mn的浓度.结果表明,上覆水体中及沉积物孔隙水中重金属元素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夏季为Fe>Mn>Cr(Cu)>Pb>Cd,冬季为Mn>Fe>Cr(Cu)>Pb>Cd.各种重金属元素在孔隙水中的浓度比上覆水体中的浓度高得多,且在孔隙水中随深度均呈现典型的峰型分布;但随季节的变化,峰值发生位移.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变化明显,夏季沉积物中的Cr对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较大.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66 ) [HTML 0KB] [ PDF 1393KB] ( 656 )
0 张运林;吴生才;;秦伯强;陈伟民;朱广伟
太湖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对光的吸收
探讨了太湖梅梁湾不同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对光的吸收、光衰减系数的变化及与DOC浓度的关系、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以及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值.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湖区CDOM吸收系数差异明显,ad(440)、ad(320)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2.58m-1,6.24~10.69m-1;DOC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梁溪河口,为12.74mg/L,最低值出现梅梁湾口,为6.87mg/L,大致呈由湾内向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DOC与CDOM吸收系数在波长320nm以下存在显著性相关,波长320~700nm CDOM吸收对光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在0.69%~60.9%间变化,400nm以下紫外短光部分贡献率均大于20%,空间上短波部分贡献率在河口区、五里湖比梅梁湾内及沿岸带要大;CDOM吸收的指数函数曲线斜率S在13.9~18.1m-1间.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453 ) [HTML 0KB] [ PDF 1548KB] ( 794 )
0 黄树辉;吕军;曾光辉
水稻土裂缝的生成对N2O释放的影响
通过土柱试验模拟了3种水稻土从淹水到日渐变干过程中的N2O日变化和时变化规律.相同质地的粉质黏壤土青紫泥和黄斑田有相似的N2O日释放规律,区别于粉质壤土的小粉土.24h内开裂土壤青紫泥和黄斑田的释放高峰分别在14:00和凌晨2:00,未开裂的小粉土释放高峰仅在凌晨2:00.裂缝的产生使N2O释放高峰提前出现.在培养过程中开裂的青紫泥和黄斑田的N2O日排放通量与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而未开裂的小粉土则未呈现明显相关关系.在裂缝产生过程中,裂缝的平均体积与N2O日排放通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乘幂关系.裂缝的平均面积与N2O日排放通量存在显著的乘幂关系,裂缝的平均深度与N2O日排放通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57 ) [HTML 0KB] [ PDF 1095KB] ( 616 )
0 白军红;欧阳华;邓伟;王庆改
向海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的水平运移规律
选择封闭性的付老文泡湿地和开放性的二百方子湿地作为两个典型区,以KNO3为示踪剂,模拟研究了硝态氮在向海沼泽湿地中的水平运移过程.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的运移通量与运移距离显著负相关,并随运移距离的增加呈一阶衰减指数变化;而沼泽湿地土壤中硝态氮的运移通量与土壤水扩散率及土壤含水量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随土壤水扩散率的增加呈指数增长.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59 ) [HTML 0KB] [ PDF 1364KB] ( 587 )
0 刘广深;许中坚;周根娣;刘维屏
模拟酸雨作用下红壤镉释放的研究
采用室内模拟酸雨淋溶土柱的方法,研究了酸雨影响下4种红壤镉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酸雨加速了红壤中镉的淋溶损失,其对红壤镉释放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同一酸度的淋溶液作用下,镉释放量一般随淋溶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同样强度的淋溶量下,淋溶液的pH值越低,镉的释放量越大.镉累积释放量与淋溶量的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酸雨增加了水体中镉的负荷,从而加重了镉对环境的危害.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81 ) [HTML 0KB] [ PDF 1202KB] ( 650 )
0 谈建康;孔繁翔
酸沉降对马尾松菌根内Al积累和细胞损伤的影响
研究了酸沉降下马尾松(<I>Pinus massoniana Lamb</I>)彩色豆马勃(<I>Pisolithus tinctorius</I>)菌根共生体内Al的积累分布和根系细胞损伤状况,探讨了Al在马尾松根系和菌根的毒害位点及马尾松菌根的抗Al机制.结果表明,低pH值促进了Al在马尾松根尖皮层细胞壁和胞间大量积累;根系伸长区内Al含量明显低于根尖对照;茎、叶中Al含量较少;菌根能积累大量Al于菌丝内.酸和Al处理后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MDA)增加.同时,根尖皮层细胞膨大变形,膜系统严重受损,细胞核膨大,核质凝集,线粒体膜明显受损;液泡增多并膨大,在150祄ol/L Al<sup>3+</sup>和pH值2.0处理时细胞明显衰老并出现空泡化;而菌根的形成能明显减轻酸和Al对细胞的损伤.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53 ) [HTML 0KB] [ PDF 1900KB] ( 677 )
0 王灿;高士祥;杨光俊;邵云;王连生
环糊精对硝基化合物混合体系微生物降解影响
通过对硝基苯和对硝基苯酚混合体系微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在降解过程中加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羧甲基--环糊精(CMCD)对混合体系微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硝基苯酚不能被单独降解;硝基苯能与对硝基苯酚产生共代谢作用,对硝基苯酚浓度影响混合体系的降解程度.加入环糊精能促进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影响程度与对硝基苯酚的浓度和环糊精的种类及量有关.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29 ) [HTML 0KB] [ PDF 1108KB] ( 655 )
0 李少南;Staelher M;Pestemer W
人工底泥对除草剂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以StompSC(有效成分为二甲戊灵)和Hora FloSC(有效成分为异丙隆)2种除草剂为供试药剂,以栅藻(<I>Sencedesmus subspicatus</I>)为非目标生物,建立了一种在水/底泥系统内检测农药生物有效性的方法.除草剂在该系统内的吸附程度比预测的低.除草剂的生物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其极性,亲脂性的二甲戊灵被人工底泥强烈吸附,因而对水藻的生物有效性低.此外生物有效性还可能与水中是否存在可溶性有机碳(DOC)有关.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60 ) [HTML 0KB] [ PDF 1095KB] ( 655 )
0 周健;罗勇;龙腾锐;苗利利
胞外聚合物、Ca2+及pH值对生物絮凝作用的影响
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从活性污泥中提取了胞外聚合物(EPS),考察了EPS、Ca2+明,当pH≥7.5, EPS≥70mg/L,[Ca2+]≥300mg/L时,有利于生物絮体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pH值、EPS和[Ca2+]对生物絮体形成综合影响的回归方程: h浊度= -901.70+97.35pH+1.96[Ca2+]+9.08EPS-0.11pH[Ca2+]-0.91pHEPS-0.02[Ca2+]EPS+0.0021pH[Ca2+]EPS.回归分析表明,pH值对生物絮体形成影响最显著,其次是EPS和Ca2+.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37 ) [HTML 0KB] [ PDF 1359KB] ( 782 )
0 刘新会;骆文茹;王连生
用电性拓扑态预测苯砜基乙酸酯对发光菌的毒性效应
应用电性拓扑态(Electrotopological State, E-state)指数模拟分析了a-取代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15min-EC50, mmol/L),构建了一个4变量QSAR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R2adj)和标准偏差(SD)分别为0.944和0.062,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和可靠性.模型分析表明,砜基和酯基是该类化合物的活性中心;化合物的疏水能力以及化合物与受体分子间的偶极/极化作用和氢键效应对化合物毒性起着重要影响.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31 ) [HTML 0KB] [ PDF 1296KB] ( 707 )
0 荆国华;李伟;施耀;马碧瑶;谭天恩
Fe+3(EDTA)还原菌的分离及其性能
从还原NO络合吸收液的混合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一株克雷伯氏菌(FR-1).考察了氮源量、碳源及其添加量、菌体接种量、pH值和温度对该菌种生长和对Fe+3(EDTA)还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种FR-1生长适宜的氮源量为100mg/L;以葡萄糖为碳源对微生物生长和Fe+3(EDTA)还原均有利,其添加量为800mg/L时还原效果最好;在接种量为100mg/L时,菌种FR-1生长最好,对Fe+3(EDTA)还原效率随菌体接种量的增加而增大;菌种FR-1生长和对Fe+3(EDTA)还原的最佳温度为40℃;在考察的初始pH值(5.0~8.5)范围内,细菌生长随pH值升高而下降,而对Fe+3(EDTA)的还原随pH值升高而增加.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18 ) [HTML 0KB] [ PDF 1320KB] ( 919 )
0 程金平;王文华;贾金平;郑敏
甲基汞诱导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暴露组极显著诱导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在0.05mg/kg MMC暴露20min时汞在脑中的蓄积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平均值均为0.0044mg/kg,而此时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甲基汞对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与其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即刻早期基因(c-jun)参与了甲基汞对大脑皮层损害的毒性过程,大鼠大脑皮层c-JUN蛋白表达可以作为甲基汞神经毒性的早期预报指标.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32 ) [HTML 0KB] [ PDF 1177KB] ( 663 )
0 李金龙;徐世文;熊永忠;李术;王秀荣
镉致鸡脾淋巴细胞凋亡及对p53mRNA表达的影响
应用吖啶橙/溴化乙锭荧光染色(AO/EB)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半定量RT-PCR法检测了氯化镉在浓度0~30mol/L范围内对体外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及对p53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0~30mol/L的镉能引起鸡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及干扰p53mRNA的表达,低浓度镉引起的细胞凋亡与p53mRNA的表达密切相关,而高浓度的镉能够导致鸡脾脏淋巴细胞坏死.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58 ) [HTML 0KB] [ PDF 1108KB] ( 554 )
0 陈加平;傅文宇;王秀敏;徐立红
微囊藻毒素LR对BRL-3A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用蛋白印迹法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MCLR)暴露时大鼠BRL-3A细胞p53、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p53和Bax表达均明显升高.除了10nmol/L LR暴露1h实验组外,其它实验组Bcl-2表达均下降.在低浓度组(10nmol/L),随暴露时间的延长,p53和Bax表达逐渐升高,Bcl-2表达逐渐下降,而在中浓度(100nmol/L)和高浓度组(1000nmol/L),蛋白表达与暴露时间的一致性没有低浓度组(10nmol/L)明显.表明p53、Bcl-2和Bax在MCLR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11 ) [HTML 0KB] [ PDF 1078KB] ( 716 )
0 华珞;Vinten A J A;郑海金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与调控
通过向土壤施加15N标记的莴笋残体(处理R)、废纸浆(处理P)及二者混合物(处理RP),并利用不同的压力使其成为3种不同容重处理的土壤样本,进行密闭培养,定时测定土壤N2O排放量及土壤溶液中NO3-与NH4+的动态变化,以探讨N2O的产生与调控机制.结果表明,8d N2O释放量为R处理最大,RP处理其次,P处理最小.短期内(8d)R处理N2O释放最大量为空白对照(CK)的15倍,增加了土壤反硝化作用;P处理在同期内不能增加N2O释放量,证明这种废纸浆可少量(<2.5%)施用于农田中.RP与CK、P处理比较,可以刺激微生物活性和增加土壤反硝化作用;与R处理相比较,可以增加氮的固定.增加有机质的添加量使同一容重水平的RP处理N2O释放量高于R处理.70%的土壤样本随容重增加N2O释放量增加.土壤容重的增加同时影响了废纸浆的分解速率和土壤溶液中NO3-与NH4+浓度.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08 ) [HTML 0KB] [ PDF 1345KB] ( 654 )
0 王梦亮;王华;常如波;刘滇生
纤维类废弃物的热化学催化液化试验研究
对纤维类废弃物热化学催化液化反应各反应物的用量比例、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测定了最优条件下液化产物的组分.结果表明,纤维类废弃物在浓硫酸/苯酚(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6%)的混合催化体系中,当温度为160℃,时间为70min时的液化效果最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红外光谱仪的分析结果表明,液化产物中甲基和亚甲基等基团的振动加强,以及存在麦草纤维素的单体葡萄糖的衍生物,液化反应破坏了纤维类废弃物的晶格结构,从而打破了生物利用的禁锢,使其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液化产物进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其真蛋白含量可达到30.74%;其酒精含量可达到19.0%(V/V).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05 ) [HTML 0KB] [ PDF 1491KB] ( 734 )
0 罗锋;陈万志;李小鹏;曹琳;范例
三种垃圾填埋场单元模拟器对废物降解的对比试验
在最佳pH值、水分含量和反应温度下,比较了生物模拟器(CBL)和渗滤液回灌的模拟器(LRL)及传统卫生填埋场(CSL)的模拟器的沉降率、产气率和甲烷百分比、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等有机负荷、可生化降解性、重金属浓度和特定甲烷菌活度(SMA)的变化趋势.结合SMA的变化和产气峰值的时间,可以得出脂肪酸和糖类甲烷菌引起了第一次产气峰值,蛋白质和脂类甲烷菌催生了第二次产气峰值.CSL、LRL、CBL的沉降率分别为7.1%、43.3%和60.3%,产气率CBL最高可达1.26m3/d, LRL最高0.92m3/d, CSL则没有峰值,甲烷含量CBL稳定在73%,LRL稳定在51%,CSL含量很低且不稳定,SMA,有机负荷,有机负荷可生化降解性BOD/CODCr均为CBL表现最佳,可见生物处理效果上,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快速降解的作用.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58 ) [HTML 0KB] [ PDF 1660KB] ( 716 )
0 李润东;聂永丰;王雷;李爱民;池涌;岑可法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过程重金属的迁移特性实验
对垃圾焚烧飞灰的熔融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在自行设计的实验台上研究熔融温度、时间、气氛、冷却方式等条件对几种重金属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熔融可以固化大部分重金属,同时飞灰中重金属在熔融过程中的固化特性因种类不同呈现显著差异,Cd、Pb属于易挥发金属,而Ni、Cr和Zn不易挥发;飞灰成分、温度、气氛和冷却方式对各种重金属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291 ) [HTML 0KB] [ PDF 1146KB] ( 722 )
0 赵宗升;李炳伟;刘鸿亮;赵云霞;陈智均;许其功
晚期渗滤液脱氮过程中的抑制现象及其消除
对于垃圾填埋过程中高氨氮浓度、低C/N的晚期渗滤液,反硝化碳源不足会造成A/O脱氮系统的亚硝酸积累,导致对氨氧化和亚硝酸氧化过程的抑制作用.A,2/O流程中的厌氧处理对难降解有机物的水解酸化作用可为后续反硝化提供易降解有机碳源,可消除亚硝酸盐的积累及其对硝化过程的抑制.试验表明,厌氧处理可使氨氧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提高约1倍和1.3倍,分别达0.123mgN/(mgMLSSd)和0.0675mgN/(mgMLSSd),TN去除率由8%提高到15%.使浓度高达1000mg/L的氨氮,在0.138mgN/(mgMLSSd)的进水负荷下较为彻底地氧化为安全的硝酸盐.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61 ) [HTML 0KB] [ PDF 1256KB] ( 628 )
0 金一中;魏岩岩;陈小平
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出水COD平均为102mg/L,COD去除率平均为89.9%,色度去除率平均为70%.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水解酸化(A)-好氧(O)-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出水COD平均为67mg/L,COD去除率平均为81.5%,色度去除率平均为66.7%.表明以水解酸化为预处理手段可有效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整个工艺的COD去除率.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00 ) [HTML 0KB] [ PDF 777KB] ( 799 )
0 魏恩宗;高翔;骆仲泱;吴祖良;岑可法
湿空气作为自由基源物质脱除烟气中的NOx
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通过直流电晕放电自由基簇射,结合化学吸收脱除烟气中的N0x,比较了湿空气和湿氧气两种自由基源物质条件下的NOx脱除效果.结果表明,以湿空气为自由基源物质时的NOx脱除效率比湿氧气低.实验条件下,湿空气时,反应器NOx脱除效率为45.5%,经25%NaOH溶液吸收后系统总效率为68.6%;湿氧气时,反应器Nox脱除效率为71.5%,经25%NaOH溶液吸收后系统总效率为90.9%.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71 ) [HTML 0KB] [ PDF 1040KB] ( 652 )
0 张少辉;郑平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方法的研究
研究了以自养型反硝化生物膜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先培养自养型反硝化生物膜,再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方法,可在110d内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反应器的容积总氮负荷为0.145kg/(m3d),NH4+-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98.59%和99.08%.启动初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出水pH值低于进水pH值,随启动过程的推进,进出水pH值趋向一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呈碱性,NH4+-N去除量、NO2--N去除量和NO3--N生成量的比值为1:1.01:0.19.启动过程中,NH4+-N去除量与NO2--N去除量、NO3--N生成量之间的比值,以及反应器内pH值和污泥颜色的变化,可以指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进程.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40 ) [HTML 0KB] [ PDF 1347KB] ( 949 )
0 李春雷;麦碧娴;郝永梅;盛国英;傅家谟
珠江三角洲空气中多氯联苯污染的区域背景研究
选择肇庆市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氯联苯(PCBs)污染评价的区域性环境背景.研究表明,背景区夏季空气中PCBs的平均浓度为216.94pg/m3,其中气态PCBs的浓度是183.42pg/m3,是颗粒态的5.47倍;PCBs总量的氯数分布以三氯和四氯取代的PCBs为主,两者的总贡献率为86.41%.冬季空气样品中PCBs的总浓度是176.43pg/m3,其中气相中的浓度为123.20pg/m3,仅是颗粒相中浓度的2.31倍.与夏季空气样品不同的是,冬季气相样品中二氯到四氯取代的PCBs浓度仅是颗粒相样品中的2.94倍,几乎是夏季的1/2.与国外研究相比,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空气中PCBs的浓度很高.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26 ) [HTML 0KB] [ PDF 1119KB] ( 687 )
0 赵厚银;邵龙义;王延斌;吕森林;刘永福
北京市冬季室内空气PM10微观形貌及粒度分布
探讨了北京市吸烟和非吸烟4户家庭室内外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利用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室内PM10的微观形貌特征及粒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吸烟室内PM10浓度一般高于非吸烟室内;室内PM10一般由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矿物颗粒、生物质颗粒及未知颗粒共5种颗粒物组成.吸烟和非吸烟室内PM10的粒径一般小于2.5祄,呈双峰分布,其中在吸烟室内,烟尘集合体和未知颗粒等的贡献比较大,而非吸烟室内PM10的数量-粒度分布也为双峰分布,烟尘集合体、燃煤飞灰的贡献比较大.吸烟和非吸烟室内PM10的体积-粒度分布均为单峰分布,并且集中在2.5~10祄范围,其中吸烟室内的烟尘集合体、矿物颗粒物占优势,而非吸烟的室内矿物颗粒占优势.虽然矿物颗粒对粒度粒径的贡献较小,但对体积的贡献比较大.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37 ) [HTML 0KB] [ PDF 1256KB] ( 804 )
0 曹德菊;岳永德;黄祥明;魏明
巢湖水体Pb,Cu,Fe污染的环境质量评价
对巢湖水相、沉积相和生物相中Pb, Cu, Fe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水体除少数样点Pb, Cu含量达Ⅲ~Ⅴ类水质标准外,其余水质较清洁;底泥Pb, Cu污染较严重,Fe均为自然背景值不存在污染.从水体生物鱼类的检测结果来看,Pb的累积倍数最大,变幅也大;Cu的累积倍数鱼类为10~40倍,而虾类达300倍以上;Fe的累积倍数较小,均在100倍之内.
2004 Vol. 24 (4): 0-0 [摘要] ( 368 ) [HTML 0KB] [ PDF 1007KB] ( 1067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