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0年 20卷 1期
刊出日期 2000-02-01

论文
论文
0 刘培斌
暗管排水稻田中氮素淋失动态混合模型及应用
为研究淹灌稻田在排水条件下的氮素淋失规律,根据势能理论及溶质运移理论提出了流网法与动力学方法相结合的田间水氮动态混合模拟模型该模型在暗管排水出流计算中采用叠加原理,将SPAC系统中异常复杂的二维水氮运移问题的求解简化为对多个流带中一维问题的求解,方法简单、实用对方法及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田间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试验田块中氮肥淋失量为4kgN/hm2占总施氮量的1.3%.氮肥淋失量与农田排水条件有关,地下排水强度增大,会增加氮肥淋失量。因此,应合理进行水位管理。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56 ) [HTML 0KB] [ PDF 1289KB] ( 987 )
0 成玉;盛国英;邵波;林峥;闵育顺;傅家谟
气溶胶和餐厅烟尘中有机氯农药特征与来源

使用GCIECD(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及毛细色谱柱定量分析粤港地区气溶胶和餐厅烟尘中有机氯农药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来源研究表明,从研究区大气环境中的气溶胶样品及餐厅烟尘颗粒物中,检出12种有机氯农药.其中6种DDT(滴滴涕)及其代谢物,3种BHC(六六六)和其它3种含氯农药,浓度范围在0.20~60.78pg/m3.靠近农田和果园的气溶胶及餐厅烟尘颗粒物中4,4'-DDT和2,4'-DDT浓度较高,说明大气环境中的DDT不仅来源于农药施撒过程和农田表层土壤,而且还来源于动物脂肪高温裂解的释放。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91 ) [HTML 0KB] [ PDF 1311KB] ( 828 )
0 林喆;于岚;顾印玉
泡沫层生化反应降解表面活性剂
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中进行微孔曝气,形成稳定的泡沫层,泡沫层与固定化微生物接触,使表面活性剂得到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层生化反应有助于优势微生物的富集,表面活性剂降解速度从21mg(L·h)提高到35mg(L·h);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从71%提高到95%,而且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含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过程中泡沫四处外溢的现象。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75 ) [HTML 0KB] [ PDF 1011KB] ( 811 )
0 李小明;陈坚;伦世仪
含对苯二甲酸有机废水厌氧降解动力学
含易降解有机物的对苯二甲酸(TA)有机废水在厌氧处理时,其中易降解有机质通过甲烷发酵被优先利用,其中间代谢物对对苯二甲酸的降解有抑制作用,同时,TA自身的降解也存在底物抑制现象本文建立了有易降解有机质存在时TA厌氧降解的抑制动力学模型方程并利用非残性回归,确定了模型参数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段厌氧处理新工艺。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400 ) [HTML 0KB] [ PDF 921KB] ( 849 )
0 张秀芳;全燮;陈景文;赵雅芝;陈硕;薛大明;杨凤林
辽河中下游水体中多氯有机物的残留调查
采用C18固相萃取和索氏提取的方法,经气相色谱分析,调查了辽河中下游水体中多氯有机物(PCOCs)的残留情况、共检出13种有机氯农药和4种多氯联苯(PCOCs).在水中和沉积物中,所检出的PCOCs浓度分别低于91.3 ng/L和28.6ng/g。这一浓度低于20世纪70~80年代蓟运河(汉沽区段)和松花江(哨口一松花江村段)水体中的PCOCs的检出浓度.与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对部分水体的PCOCs残留调查结果相比,辽河中下游水中PCOCs的浓度比国外部分水体水中PCOCs浓度稍高,沉积物中PCOCs的浓度与国外部分水体中的相应浓度接近。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96 ) [HTML 0KB] [ PDF 1308KB] ( 1049 )
0 解静芳;吴弢;潘绍先;王军锋;李翠青
气相色谱法估算多环芳烃半数致死浓度
用气相色谱相对比保留体积Vg(r)估算多环芳烃PAHs在鱼体内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测定了麦穗鱼对萘、联苯、β-甲基萘、2,3一二甲基萘、2,7一二甲基萘、苊、菲7种PAHs的LC50,建立了6种不同极性色谱固定相上的LC50与Vg(r)的一元回归方程和LC50、Vg(r)、一阶分子连接性指数'X的二元回归方程,统计检验表明,两类回归方程总体显著相关,巨相关性不受固定相极性的影响用Vg(r)估算PAHs对水生生物LC50是一种估算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好方法.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64 ) [HTML 0KB] [ PDF 977KB] ( 1050 )
0 戴友芝;施汉昌;钱易
有毒物冲击负荷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影响
在16.2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中,以五氯酚钠配水进行了毒物冲击负荷试验当进水COD为1100~1200mg/L,HRT为24h时,连续两大投加五氯酚钠 17.72、17.48mg/L,再以 1~2mg/L连续进水结果表明,ABR具有较强的抗毒物冲击自助,反应器后段 COD去除率在第6d可基本恢复到冲击前水平,整个系统活性恢复约需4周仲击负荷后系统微生物依次经历明显被抑制的阶段及其代谢活性恢复的阶段用COD去除率比值和CODvfa与CODfilt值可以表征系统恢复的历程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65 ) [HTML 0KB] [ PDF 1299KB] ( 1014 )
0 王勤耕;李宗恺;陈志鹏;程炜
总量控制区域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法
提出了区域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平权函数"和"平权排污量"保证初始排污权分配的现实性和公平性;通过引入"有效环境容量"保证初始排污权分配与环境质量目标相一致作为简化实例,本方法应用于某区域SO2排污权的初始分配,该区域包括3个子控制区、12种行业类型.分配结果合理可行。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83 ) [HTML 0KB] [ PDF 1393KB] ( 1067 )
0 崔理华;朱夕珍;李国学;张宝莉;白瑛;张祖锡
北京西郊城市污水人工快滤处理与利用系统
以人工土壤作为惨滤介质处理城市污水在北京西部进行了两年中试工程运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快滤处理系统对城市污水具有较高的去除率,其对 COD,BOD5,SS,TN和 P的年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90.2%,96.4%,95.1%,32.3%和 30.2%;处理出水中 COD,BOD5,和SS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 39.8,3.80和 11.1mg/L;人工快滤床的年平均渗滤速率、水力负荷率和有机负荷分别为0.339cm/min, 208m/a和14.9kgBOD5/(m2·a);用处理出水灌溉蔬菜和水稻不会引起硝酸盐和重金属的明显积累.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95 ) [HTML 0KB] [ PDF 1043KB] ( 1359 )
0 陈家军;王金生;李合莲
非平衡吸附对核素迁移的影响及平衡速率参数的确定
放射性核素以水为载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时,吸附和解吸作用不容忽视吸附和解吸是一非平衡过程.非平衡状态下吸附和解吸达到平衡的快慢程度可以用平衡速率参数a来表征本文首次定量分析了非平衡吸附对核素迁移的影响,提出基于室内分配系数实验求取a值的方法,并将室内实验得出的a值同原位核素迁移试验拟合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求出的a值可作为非平衡吸附核素迁移数学模型的主要参数依据。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414 ) [HTML 0KB] [ PDF 1034KB] ( 1060 )
0 刘绍银;郝吉明
燃煤电厂除灰系统灰浆池中碳酸钙反应预期转化
燃煤电厂粉煤灰浆中碳酸钙的沉淀过程伴随着粉煤灰中游离氧化钙的溶解为了研究这一多相体系的反应动力学过程,以总无机碳含量为检测因子,利用批式实验的方法取得了反应的动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把灰浆他作为一个非理想的反应器,通过对其流动特性的测试和对反应动力学数据的拟合,预测了反应在灰浆池中的转化率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对于燃煤电厂输灰管道的防垢设计和灰浆池标准化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98 ) [HTML 0KB] [ PDF 1218KB] ( 820 )
0 许章程;王初升;郑文庆
苯胺对锯缘青蟹的毒性效应
采用低与高两个浓度组,进行慢与急性致毒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组(0.5-30mg/L)锯缘青蟹没有发生急性毒性死亡的现象,但其摄食量呈现减少;在高浓度组(63~500mg/L)锯缘青蟹出现急性中毒死亡,且死亡率随毒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测得苯胺对锯缘青蟹的24hLC50为151±69mg/L;48h LC50为91.2±5.2mg/L.在致毒浓度范围内,锯缘青蟹对苯胺积累的富集因子接近1.6,这表明生物体与海水浓度之间存在某种配比平衡的关系。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60 ) [HTML 0KB] [ PDF 809KB] ( 880 )
0 邵涛;刘真;黄开明;谢思琴
油污染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采用逐级提取法对江苏某油区5个已污染的碱性土壤中的Pb、Cd、As、Cr的金属赋存形态和在其上生长的植物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除总Cd外,其他3种金属对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类型不同,使莎草的生物有效性有较大差异,与对照点相比,除总Cr外,其它3种金属的生物富集系数明显降低金属赋存形态也有不同,其中Pb和Cr以铁锰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As以铁锰结合态、残渣态和有机质结合态为主,Cd以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94 ) [HTML 0KB] [ PDF 1009KB] ( 1013 )
0 邵健;杨宇民
香草醛改性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香草醛经Schiff反应对壳聚糖进行了修饰、研究了产物对Cu2+、Pb2+、Cd2+、Zn2+的吸附性能,同时考察了pH值、时间、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壳聚糖具有不流失,易再生的特点,且对金属离子的饱和吸附量比壳聚糖的大(改性后的壳聚糖对Cu2+、Pb2+、Cd2+、Zn2+吸附量分别为 143.5、 558.9、 357.7、178.4mg/g).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78 ) [HTML 0KB] [ PDF 961KB] ( 1024 )
0 陈飞星
论价值哲学和环境哲学视角中的环境价值
为了加深对环境价值的认识和促使环境资源核算逐渐逼近人们的期望值,本文首先从环境哲学的视角讨论了环境价值的哲学含义然后又从环境哲学的视角对环境价值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了初步的评价讨论结果表明,目前人们对环境资源的价值内涵的把握虽然有了质的升华.但仍然是不彻底的;因而必须对环境价值进行不懈的探索.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45 ) [HTML 0KB] [ PDF 908KB] ( 955 )
0 邹世春;张淑娟;张展霞;王新明;盛国英
垃圾填埋场空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和分布
通过对广州一垃圾填埋场大气中微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Organic Compounds,VOCs)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了其中部分VOCs的浓度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对周围居民区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检测到的 60种VOCs中,有 17种USEPA优先控制污染物,苯及烷基苯化合物浓度最高,在2.54~1508.48μg/m3之间;通过对比填埋场内外空气中 VOCs的浓度水平发现,填埋场内空气中各VOCs的浓度比场外的高,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空气中各VOCs的浓度比地势较高的地方浓度高,这些VOCs对周围居民区的环境没有明显影响。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432 ) [HTML 0KB] [ PDF 1218KB] ( 1030 )
0 邓顺熙;陈洁;李百川
中国城市道路机动车CO、HC和 NOX排放因子的测定
为了测定我国城市道路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在西安城市交通隧道内设3个空气监测点,对通过隧道的机动车排气形成的污染物浓度、隧道内风速、过往隧道的交通量以及车型进行采样、观测、统计和分类根据测试数据用大气扩散方程求得我国城市道路机动车平均单车 CO、HC和NX排放因子分别为 33.279±12.158、 3.577±1.816和 4.605±1.981mg/(m·veh).与国外的成果相比,我国城市道路机动车CO、HC和NOX排放因子分别是发达国家城市道路汽车排放因子的 7~8倍、 8~10倍和 3~4倍.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413 ) [HTML 0KB] [ PDF 1014KB] ( 1120 )
0 朱坦;闫玉虎;单春艳;徐鹤;贾纯荣
景观影响评价技术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景观影响评价的一些发展和意义,提出了景观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针对景观影响评价的特点,介绍了透视图法、叠图法、制作模型法和计算机显像法4种景观影响预测的手段最后针对我国景观影响评价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善的建议:从环境影响评价要求上突出景观影响评价的地位;加强景观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注重景观影响评价专业人员的培训.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81 ) [HTML 0KB] [ PDF 1451KB] ( 1021 )
0 马宝艳;张学林
吉林省区域环境中硒的生态风险评价
将硒的生物动力学模型和蒙特卡罗(Monte Carlo)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吉林省居民血硒营养状况进行了定量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硒的生物动力学模型能够用于区域性居民血硒的预测预报模型.预测居民血硒平均值为0.044μg/mL,标准差为0.013,与实测血硒平均值0.043μg/mL,标准差0.019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预测吉林省居民克山病发病的风险度为198%,与实测发病率16.4%较接近硒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提出为人体内其他微量元素预测、预报模型的研究提供了范例.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408 ) [HTML 0KB] [ PDF 1633KB] ( 1077 )
0 孟紫强;桑楠;张波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

研究了SO2在体内的衍生物一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对中国仓鼠肺纤维细胞(CHL)细胞染色体畸变(CA)的诱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SO2的衍生物不论是否有S9混合物的存在情况下,均可诱发CHL细胞的CA频率显著增高,且呈明确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这说明SO2不需要体内代谢转化的直接的细胞染色体断裂剂和基因毒性因子研究亦发现,SO2产低浓度下主要诱发染色单体型畸变,在高浓度下既可引起染色单体型畸变,又可引起染色体型畸变研究还发现,SO2衍生物处理细胞时间愈长,引起细胞遗传损伤所需的最低浓度就越低.提示:长期接触环境低浓度SO2污染,有引起接触人群体内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潜在危险。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88 ) [HTML 0KB] [ PDF 1268KB] ( 1210 )
0 康跃惠;张干;盛国英;傅家谟
固相萃取法测定水源水中的有机磷农药
采用固相萃取盘萃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一火焰光度检测器(CGC/FPD)定量测定了水源水中的有机磷农药研究了10种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法(GC-FPD)的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均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50%~96%.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19~534ng/L.对某水厂水源水中的有机磷农药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久效磷、敌百虫检出量较大,分别为 0.165μg/L和0.137μg/L,除草醚有痕量检出。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92 ) [HTML 0KB] [ PDF 1114KB] ( 1263 )
0 郭栋生;袁小英;张志强
太原市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与DNA的结合反应
在太原市主要工业区下风向昼夜采集大气飘尘,利用化学分离和荧光法,测定了飘尘粗提取物中多环芳烃(PAHs)混合组分与DN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段采集到的大气飘尘中,PAHs混合组分都能与DNA结合,且白天采集到的飘尘中PAHs混合组分与DNA的结合能力较夜间采集到的样品作用更强.研究结果提示,太原市主要工业区大气飘尘中可能含有不需经过生物体代谢或活化而直接与DNA作用的PAHs化合物,且在白天动源排放增加和光辐射作用下,其反应性可能进一步增强
2000 Vol. 20 (1): 0-0 [摘要] ( 344 ) [HTML 0KB] [ PDF 745KB] ( 1131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