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8年 18卷 6期
刊出日期 1998-12-01

论文
论文
0 陈文颖;吴宗鑫
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与碳排放限额分配
对主要国家、九大区域及附件I国家与非附件I国家两大集团的二氧化碳历史累积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对目前主要的碳排放限额分配方法与原则进行了评述,指出人均原则是应坚持的分配原则。针对以当年还是以1990年为人口基年以及考虑历史责任与否提出了4种人均碳排放限额分配模式,并用其计算了全球九大区域以及中国的2050年碳排放限额。结果表明,考虑历史责任与否对碳排放限额分配结果的影响相当大,而且只有采用考虑历史责任并以1990年为人口基年这一人均分配模式,中国2050年的碳排放限额才可能高于其预测排放量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478 ) [HTML 0KB] [ PDF 1419KB] ( 1289 )
0 江燕如;梁汉明;高庆先;董保群
我国大气污染物在排污层的输送特征
为了分析我国大气排污层的基本输送特征,用6年时间收集到的大气排污层的气象资料进行多层次的大气污染物输送场的研究,特别是地面到600m高度大气层的大气排污层。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大气污染物以境内输送或输入为主;在我国范围内普遍存在一个风速极大值区。初步得到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场时空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和利用大气排污层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提供了依据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79 ) [HTML 0KB] [ PDF 926KB] ( 1097 )
0 覃有钧;陈泽强;陈鲁言
香港大气气溶胶组成与特征
选用香港空气质量监测网中11个监测站1990~1994年间TSP(总悬浮粒子)和RSP(可吸入悬浮粒子)的监测数据,分析香港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与时空变化。香港大气气溶胶的浓度较低,其浓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C是大气气溶胶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它支配着气溶胶的季节和空间变化。SO2-4、NH+4和NO-3的浓度很低,空间分布很均匀,其季节变化主要受东亚季风控制。海洋气溶胶主要以较大的颗粒形式存在,它的来源稳定且空间分布较均匀。扬尘浓度主要受降雨和湿度的影响。V和Ni浓度的季节变化与燃料油消耗量的季节变化相同,其空间的变化反映了当地工业窑炉排放对香港气溶胶的影响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442 ) [HTML 0KB] [ PDF 1466KB] ( 943 )
0 刘红年;蒋维楣;徐振涛;韩复开
城市中心街道交通隧道废气排放模拟
利用风洞试验、模式预测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对某城市中心街道交通隧道汽车废气的扩散特征作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中汽车尾气污染程度与隧道中汽车行驶工况、车流量、气象条件(温度、风速、风向)等诸多因素有关。随着环境风速减小或环境气温升高,隧道外废气浓度显著增加。隧道出口至离出口90m处的引道范围是污染物高浓度区域,但废气排放对引道两侧离地面较高的匝道影响较小。对模式预测结果和风洞测量结果、现场监测结果作了比较,一致性良好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64 ) [HTML 0KB] [ PDF 1066KB] ( 927 )
0 李德成;徐彬彬;石晓日;张崇静;吴荣
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
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对水稻叶片荧光光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酸度的酸雨对450nm处的峰强以及685nm和740nm处的峰强比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且该影响随水稻生育期而变化,这揭示出利用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监测酸雨影响作物生长的可行性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92 ) [HTML 0KB] [ PDF 773KB] ( 1083 )
0 王大志;高亚辉;程兆第;李少菁;金德祥
锗毒性对四种微藻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将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盐生杜氏藻(Dunalielasalina)、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zhanjiangensis)、微绿藻(Nannochloropsis.sp)4种微藻培养在含10mg/dm3锗的溶液中,研究了锗毒性对藻类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锗处理的微藻细胞多变形且易破裂,胞壁和原生质体结合疏松,一些细胞的鞭毛变得细长弯曲或缺失。细胞超微结构中叶绿体(类囊体)、线粒体受锗毒性的影响最大,其它一些结构如细胞核、脂含物、淀粉与液泡等也受到了影响,但不同种间差异较大。这些结果表明,细胞内的能量传递系统受到明显影响,从而影响到细胞内有机质的合成、累积及细胞的生长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73 ) [HTML 0KB] [ PDF 1575KB] ( 1062 )
0 孙铁珩;杨翠芬;赵学群
城市污水土地处理适宜性评价系统
应用人工智能程序语言Turbo-Prolog和C语言建立了污水土地处理适宜性评价系统。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对土地处理的进水水质、场地适宜性、出水目标进行快速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解决了污水土地处理的选址、处理工艺类型选择等问题,是科学设置污水土地处理生态工程的重要工具。同时使得计算机技术在污染生态领域得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49 ) [HTML 0KB] [ PDF 991KB] ( 781 )
0 郭怀成;邹锐;徐云麟
流域环境系统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方法及应用——不确定性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
提出一种新的不确定性模糊多目标规划(IFMOP)模型。该模型将不确定性信息直接引入优化过程,从而得到以区间数表示的优化解;在模型优化解的解译过程中,将各个变量在区间内进行适当组合就能得到各种决策方案;模型能够与决策者直接进行交互,充分考虑决策者的反馈意见,以便获得最终满意的决策方案。该模型计算方便,其求解过程中不会生成复杂的中间模型。该模型已被成功地应用于云南洱海流域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划研究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45 ) [HTML 0KB] [ PDF 1079KB] ( 1104 )
0 刘国东;黄川友;丁晶
水质综合评价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为探讨水质综合评价的客观方法,以成都市金堂县东风水库水质资料为例,建立了地面水水质综合评价的BP网络和Hopfield网络模型。BP网络模型以单输出代替多输出可保证评价结果的唯一性。Hopfield网络更优于BP网络,既适用于定量指标的水质参数又适用于定性指标的水质参数,而且使水质评价形象化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87 ) [HTML 0KB] [ PDF 1022KB] ( 1364 )
0 刘季昂;王文华;王子健
第二松花江水体沉积物中难降解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
针对第二松花江吉林市段的污染状况,在不同江段采集了沉积物,并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和等离子体色谱分别对其中的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PCBs)、其它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进行了定量分析。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污水处理厂排放口附近江段为第二松花江吉林市段污染最严重的江段。污染源主要来自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排放的工业废水。这一江段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将长期存在,并对下游江段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必须对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工业废水进行更进一步的治理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60 ) [HTML 0KB] [ PDF 810KB] ( 1325 )
0 徐玉高;吴宗鑫;郭元
一种部分碳税机制的经济分析
基于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困境提出一种部分碳税机制,这种机制与1997年12月缔约国大会第三次会议所形成的京都议定书第12条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雏形清洁发展基金(CDF)有相似的特征,即要求附件I缔约方为实现公约的目的和体现公约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实行统一的税收机制并将税收收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作为他们在历史过程中过多排放温室气体的自然债务的补偿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88 ) [HTML 0KB] [ PDF 887KB] ( 779 )
0 冉新权;周军;王惠
检测有机汞的标准物质氯化甲基汞的合成条件
选择两步法合成CH<sub>3</sub>HgCl,即CH<sub>3</sub>I与Hg通过光化学反应制得CH<sub>3</sub>HgI,再使用AgCl将CH<sub>3</sub>HgI转化为CH<sub>3</sub>HgCl。以白炽灯作为光反应的光源;选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或乙醚作为转化反应的溶剂,在进行转化反应操作时,必须加以搅拌;同时,确定在相应的溶剂中重结晶3次及操作条件。揭示了AgCl转化CH<sub>3</sub>HgI的反应为固液异相反应,并确定了相应的溶剂。合成CH<sub>3</sub>HgCl的熔点为169~170℃,元素分析的结果为C:4.89%、H:1.11%,与文献值一致。使用合成的CH<sub>3</sub>HgCl配成标准溶液,测定得标准水样中汞浓度与标准值相等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73 ) [HTML 0KB] [ PDF 802KB] ( 835 )
0 陆超华;谢文造;周国君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锌污染监测生物
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ostrearivularis)对锌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锌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锌含量与海水的锌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近江牡蛎体内的锌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经35天的净化观察其体内的锌含量未有排出的趋势。近江牡蛎体内累积的锌与暴露水体盐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海洋重金属锌污染的监测生物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433 ) [HTML 0KB] [ PDF 1114KB] ( 1184 )
0 黄廷林;熊向陨
生物流化床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动力学模式
对腐殖酸的吸附机理作了论述。在Monod方程基础上,结合生物量、世代时间及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稳态条件下腐殖酸(HA)的降解动力学模式ss<sub>0</sub>=11+a<sub>1</sub>s<sub>0</sub>+a<sub>2</sub>θ。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模式中的待定参数a<sub>1</sub>、a<sub>2</sub>进行了优化估计,得出a<sub>1</sub>=0.0171,a<sub>2</sub>=0.079。以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模式加以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63 ) [HTML 0KB] [ PDF 970KB] ( 776 )
0 石剑荣
高斯扩散衍生公式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为在大气环境风险评价中客观地确定危险源、估算各类突发性事故的危害,在高斯扩散模型基础上,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一整套适用于鉴别与评估大气环境突发事故危害后果(危害区、危害期等)的定量估算公式,使用方便,结果精确。所有公式使用条件与高斯扩散模型相同,可用于直接求取任意浓度等值线精确的时、空位置及其特征点位置。作为高斯扩散模型的衍生公式,可广泛应用于风险工程设计、风险工程保险、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等各个领域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401 ) [HTML 0KB] [ PDF 1351KB] ( 1141 )
0 舒俭民;刘晓春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
从群落自然演替的理论出发,指出生态系统的退化并不是不可逆的。恢复生态学阐述了在被破坏的生态系统自然演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人为手段加以调控,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缩短生态恢复的时间过程的理论。作者指出生态恢复并不一定恢复原状,而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使之达到自维持状态。生物种类及其生长介质的丧失或改变是影响生态恢复的主要障碍,因此,提出选择适合植物种类改造介质和利用物理、化学方法直接改良介质等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根据我国现实的环境、社会、经济情况提出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产业化的问题,并列举了详细数据和成功的范例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95 ) [HTML 0KB] [ PDF 1234KB] ( 1292 )
0 辜永河;肖春旺;黎道洪;廖莉玲
乌江中上游鱼体含汞量的研究
以乌江中上游设置的4个采样点所采集的4种底栖性鱼类为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研究了鱼体含汞量差异。结果表明,乌江中上游4个样点的水域底泥含汞量存在显著差异,由此造成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在不同样点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乌江镇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显著高于六圭河、洪家渡及六广的同种类鱼体的含汞量。在同一样点内的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其趋势为鲤<黑尾<鲇<黄颡鱼。4种底栖性鱼类肌肉含汞量与体重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且同种鱼类在不同样点中汞在鱼体内的积累与它所处的食物链营养级是相一致的,但单位体重含汞量却有明显差异,同时鱼体含汞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73 ) [HTML 0KB] [ PDF 1047KB] ( 887 )
0 刘鸿;成少安;张鉴清;曹楚南
泡沫镍载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磺基水杨酸
为了探索有机物在固定后光催化剂上的降解行为,将TiO<sub>2</sub>(锐钛型)粉末固定在多孔泡沫镍上,以一只6W主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杀菌灯为光源,研究了磺基水杨酸(Ssal)在TiO<sub>2</sub>-Ni体系上的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Ssal的降解动力学可采用Langmuir-Hinshelwood(L-H)方程来描述。通过测定降解反应的半衰期和测定初始速率的方法确定了L-H方程的参数,两种方法的结果相吻合。还研究了Ssal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速率与Ph值和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左右时,Ssal的光催化降解最为有利;当温度从20℃升至50℃时,Ssal的光催化降解加快。通过考察不同Ph值时Ssal在TiO<sub>2</sub>-Ni体系上的吸附能力探讨了反应初始速率与Ph值的关系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462 ) [HTML 0KB] [ PDF 1023KB] ( 950 )
0 王琳;王宝贞;马放;李伟光;张金松;孙建平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净化水厂的运行效能
吉林省前郭炼油厂生产区及其居民区的优质饮用水净化水厂采用臭氧化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传统水处理厂的滤后水。传统水处理厂由混凝、絮凝、沉淀和快速过滤组成。该饮用水深度净化厂运行性能稳定,最后出水完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GC/MS分析结果表明,最后出水中含有5种微量有机污染物,不含重点及潜在的有害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而传统水处理厂的滤后水含有115种微量有机污染物,5种重点有害污染物和23种潜在的有害有机污染物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415 ) [HTML 0KB] [ PDF 1268KB] ( 922 )
0 杨柳燕;许翔;朱水元;马文漪
复合催化电解法处理染料工业废水
采用复合催化电解法对染料工业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并获得相应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催化电解法能有效地处理染料工业废水,在电解电压10V、电流0.1A、电解时间1.5h的条件下,催化电解能使废水COD<sub>Cr</sub>去除率达到87.5%~90%,脱色率达99%~100%。复合催化电解法具有操作简便、能耗较低等特点,是处理染料工业废水的一条新途径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1018KB] ( 1072 )
0 朱晓东
面向市场经济的中国排污收费制度改革初探
在回顾中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历史与成就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根源。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了排污收费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排污收费应遵循的5条原则与6项改革措施建议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1415KB] ( 892 )
0 戴林
乡镇工业小区能源综合利用与污染控制
根据工业小区内企业的用能强度与生活布局的相互关系,首次对各类乡镇工业小区进行用能类型划分,将乡镇工业小区作为一个系统,工业小区内的用能企业和排污企业作为子系统,通过对不同用能类型的工业小区内重点耗能企业用能效率和重点污染企业综合治理的评价,找出适合乡镇企业特点,并在经济技术上可行的能源综合利用与污染集中控制的措施,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设施进行统筹考虑;能源环境综合治理应纳入小区总体规划之中;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规,制定不同类型工业小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标准和相应的产品单耗标准,推广清洁生产和污染物资源化处理技术
1998 Vol. 18 (6): 0-0 [摘要] ( 360 ) [HTML 0KB] [ PDF 1136KB] ( 1156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