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4年 14卷 2期
刊出日期 1994-04-20
论文
论文
0
潘绍先;王庆生;李凤玲
土壤相对表观极性及其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
以干土壤做气相色谱固定相,用测定气相色谱固定液相对极性的方法,测定了广州、四川云阳、太原、乌鲁木齐等地区的6种土壤相对表观极性(SRP),及其基本性质。结果表明:SRP(y)与土壤有机质含量(x
1
)、[O+N]含量(x
2
)呈正相关,与粘粒(<0.01mm)含量(x
3
)呈负相关,其关系式为y=54.2705+17.7698x1+0.1834x
2
-0.2014x
3
,相关系数γ分别为0.9980、0.9463、-0.8792(n=6,p<0.05);随着SRP值的增加,萘和硝基苯的有机质吸附系数K
(om)
下降。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47
) [
HTML
0KB] [
PDF
791KB] (
1033
)
0
戴天有;周文敏
水和废水中酞酸酯的测定
建立了Zorbax-CN柱和含0.1%异丙醇的正己烷为洗脱液,在224nm处紫外检测的液相色谱系统,并应用该系统测试了北京市工业废水、地面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的酞酸酯。水样经正己烷萃取后,不需净化(如柱层析)即可直接进入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酞酸二甲酯1.0ng;酞酸二乙酯0.4ng;酞酸二正丁酯、酞酸二正辛酯和酞酸-双-(2-乙基己基)酯为0.2ng。定量分析的线性范围为0.1~450ppb,回收率为70~110%,5~7次平行测试的变异系数在10%以内。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37
) [
HTML
0KB] [
PDF
998KB] (
963
)
0
周斌斌
一个解析的面源浓度计算公式
利用级数展开的方法得到一个实用的解析面源公式,它不仅包括了显式源高项,还能计算面源烟羽横风向非轴线浓度,其精度远远高于其它有关模式。此外,利用该公式,研究了面源烟羽的半宽度,并证明,难以用一个固定的后退点源来描述整个面源烟羽,提出可用一移动点源来代替。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57
) [
HTML
0KB] [
PDF
1238KB] (
1079
)
0
胡庆轩;鹿建春;刘敏霞;车凤翔;蔡增林;鲁志新;何亦祥
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的比较
对3种空气微生物采样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室外自然条件下,大气细菌粒子的沉降量与大气细菌粒子的浓度、大气真菌粒子的沉降量与大气真菌粒子的浓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大气细菌粒子,用平皿沉降法分别与A·S采样器法、THK-201采样器法测定的结果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平皿沉降法测定结果比后二者方法高出2.9倍和4.0倍;A·S采样器和THK-201采样器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大气真菌粒子,A·S采样器法和平皿沉降法与THK-201采样器法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平皿沉降法与A·S采样器法测定结果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用直线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了大气细菌粒子浓度与大气细菌粒子沉降量及大气真菌粒子浓度与大气真菌粒子沉降量之间的关系式。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426
) [
HTML
0KB] [
PDF
859KB] (
1148
)
0
庄德辉
低pH值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存活、生长和生殖的影响
在静置换水条件下,研究了低pH值对大型存活、生长和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下,急性试验低pH值对大型的24h和48hLL50值及其95%可信限分别为pH值4.66±0.19和4.94±0.20。慢性试验进行了14天,对存活和生长,pH值1.75有影响,pH值5.0没有影响;对生殖,pH值5.0有影响,pH值5.5没有影响。显示出低pH值对大型的毒性阈限在pH值5.00-5.50之间。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51
) [
HTML
0KB] [
PDF
923KB] (
827
)
0
陈皓文;孙修勤;张进兴
环球空气微生物考察
在1986年10月31日~1987年5月17日间,中国"极地"船作环球暨南极的航行中对空气微生物进行了考察。测点分布在其行经的30921海里的空气中,样品计432份。作了对微生物的含量分析及分类研究。结合有关参数,比较各类型环境间微生物含量的差别,指出本环球航行所经各区空气微生物的状况。结果表明,西半球、大西洋、温带、台湾海峡、南美洲、中国、坎帕纳(阿根廷)、黄海等区域的空气微生物含量一般分别比同类环境的高。南大洋空气较洁净,所考察的环球空气至少有15属细菌和5属酵母,葡萄球菌、微球菌较多,长城站空气中有芽孢杆菌。的结果说明长城站的空气微生物含量高于其他两测区的,内海(此处指麦克斯威尔湾)空气的微生物含量高于开阔性海域的(指南设得兰群岛海域),与其他区域比,陈皓文等,国际五城市空气微生物概况(待发表)。陈皓文等,中国南极长城站微生物考察(待发表)。南设得兰群岛区域的微生物(待发表)。表7世界5个海峡空气微生物含量表8南美一些近海河流、水道空气微生物含量表9中国海空气微生物含量(CFL/m3)南极半岛空气仍较洁净,但长城站的空气有待改善。当船只进入中国海域时,均测定了空气微生物。结果列于表9,表中说明黄海的空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70
) [
HTML
0KB] [
PDF
1346KB] (
1080
)
0
邱宽嵘
石灰石脱硫反应动力学研究
用热重分析法(TGA)研究了石灰石脱硫反应特性,得出了影响氧化钙转化率的各种因素,包括反应温度、石灰石粒径、SO
2
浓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反应机理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60
) [
HTML
0KB] [
PDF
823KB] (
1248
)
0
宁成;李劲;周文俊;韩才元
高压正脉冲电晕脱硫脱硝和除尘相互影响的研究
采用SO
2
、NO和飞灰与空气混合而成的模拟烟气和纳秒级脉冲电源,研究高压正脉冲电晕脱硫脱硝和除尘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飞灰本身就有脱硫作用,但没有脱氮作用;飞灰和氨水对SO2的脱除作用基本上为两者单独脱除作用之和;飞灰可使电晕对SO
2
的氧化量降低;SO
2
可改善高压正脉冲电晕对飞灰的收集效果。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脱硫脱硝和除尘可以在一个反应器或一个多电场的静电除尘器中同时实现。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295
) [
HTML
0KB] [
PDF
1057KB] (
1096
)
0
陈循
复杂河流系统水污染的计算机图形模拟
讨论在河流系统水污染规划中应用交互式计算机图形技术。通过对复杂河流系统水污染的图形模拟,提出建立图模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并就浑太流域河流水污染案例给出实际模拟结果。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49
) [
HTML
0KB] [
PDF
1229KB] (
1054
)
0
孟紫强;孟华千
砷对人血淋巴细胞转化及DNA合成的效应
无机砷化合物(亚砷酸钠和砷酸钠)对未致敏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和DNA合成是双相性的,即在低浓度下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而在较高浓度下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人血淋巴细胞具有自发的DNA合成作用,低浓度的砷对这种自发DNA合成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砷则有抑制作用。人血淋巴细胞与砷连续接触3天以后,其转化过程便被诱发;连续接触砷6天以后,转化过程受砷的刺激达到最大;细胞与砷接触时间愈长,具最大刺激效应的砷浓度就愈低。三价砷较五价砷的效应强。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68
) [
HTML
0KB] [
PDF
1033KB] (
1120
)
0
曹阳**;张林;刘雁雨;曹佳;杨录军;卓鉴波;许莉萍
22种化学物和紫外线对λDNA的遗传毒性分析
采用具有遗传毒性的受试化学物处理λDNA后,经体外包装,形成噬菌体颗粒,感染宿主菌LE392,噬菌斑发生率将显著降低。用这一方法对22种化学物和紫外线测试的结果表明,丝裂霉素C等13种受试化学物和紫外线对λDNA具有遗传毒性。根据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凝胶电泳分析的结果认为,丝裂霉素C(MMC)、甲基磺酸乙酯(EMS)和9-氨基吖啶(9-AA)对λDNA的遗传毒作用机理,可能是它们分别造成了λDNA分子发生随机断裂、DNA交联和在碱基热点上结合的移码突变。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18
) [
HTML
0KB] [
PDF
1008KB] (
1188
)
0
齐荣林;罗劲;张璎;魏建华
不同日摄氟量居民罹患氟斑釉的研究
人和动物体内的硬组织(牙齿、骨骼等)是氟化物作用的主要部位,严重者可引起氟骨症和氟斑釉,其中氟斑釉是慢性氟中毒的一项特异指标。通常日摄氟量高的居民其氟斑釉率和斑釉指标均增高。本文用日摄氟量作指标评价环境氟对居民牙齿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当地居民的斑釉率和斑釉指数均与日摄氟量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084,P<0.01。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44
) [
HTML
0KB] [
PDF
606KB] (
746
)
0
李杰;刘春生;王福琳;铃木勇司;清水英佑
氟化物对动植物染色体毒作用研究
应用BALB/C小鼠骨髓嗜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对氟化物的可能染色体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氟化钠(30mg/kgi·P)可诱发小鼠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氟化钠(10~400mg/:F_-)及氟化钙(100~400mg.LF_-)还可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并呈一定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提示高浓度氟化物对动、植物染色体有明显毒性作用。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38
) [
HTML
0KB] [
PDF
621KB] (
1019
)
0
曹凤中;戎玲玲;刘晓春;任芝芸
强化我国引进环境保护技术宏观调控的探讨
10年来,我国引进环境保护技术近万项,总金额近千亿元。如何充分发挥引进环境保护技术的作用,推动我国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对我国引进环境保护技术进行宏观调控,本文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引进环境保护技术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09
) [
HTML
0KB] [
PDF
749KB] (
751
)
0
吴爱文;曲德林;苏健民;段振勃
用边际费用分析方法研究制定排污收费的新标准
排污收费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它的经济刺激作用。本文分析了排污收费的经济学原理,提出了制定排污收费标准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边际费用分析法,定量地描述和分析了排污收费与其经济刺激作用的关系,以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为例,提出应建立的排污收费标准。本文指出,有效地运用排污收费来管理污水的排放,必须实行区域总量控制,制定具有有效的经济刺激作用的排污收费标准。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54
) [
HTML
0KB] [
PDF
996KB] (
1049
)
0
柳孝图;袁文昌;周林
海港城市的声环境规划
概要分析海港城市声环境的特征;论述了海港城市编制声环境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声环境规划的步骤和方法;还介绍了连云港市的声环境规划。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55
) [
HTML
0KB] [
PDF
1112KB] (
796
)
0
白乃彬;杜敏;姚贵安;袁纪文;沈宝玲
区域环境大气质量评价专家系统
立足于我国环境监测数据和我国专家经验建立了一个集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模式库和图形库为一体的实用性区域环境大气质量评价专家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现状评价、回顾评价、预测分析和控制对策分析。经天津市评价实例证明该系统具有可达性和实用性。
1994 Vol. 14 (2): 0-0 [
摘要
] (
385
) [
HTML
0KB] [
PDF
1304KB] (
829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352号
京ICP备050395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