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4年 14卷 1期
刊出日期 1994-02-20

论文
论文
0 张文清;海春旭;龚书明
铜对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观察了铜(CuSo4)在离体大鼠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模型中的反应性及对在体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离体模型中25、50μmol铜对Vc/Fe2+及ADP/Fe2+激发的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5、10,20ppm铜灌胃可使大鼠肝匀浆及微粒体中丙二醛含量明显减少,且有剂量依从性,但同时高铜组仍出现铜中毒的病理改变。实验提示,本实验条件下铜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与给铜剂量、实验模型有关,而铜的抗氧化机制与Cu,Zn-SOD活性提高无关。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410 ) [HTML 0KB] [ PDF 226KB] ( 870 )
0 程紫润;傅大放;魏家泰
汽车尾气的初期扩散与扩散参数
通过风洞模拟实验,分析研究汽车尾流区的流场特性,确定了汽车机械扰动产生的尾气初期扩散范围,提出了一种考虑初期扩散影响的确定近距离扩散参数的简易方法。现场示踪实验和实测资料的验证表明,用该方法确定尾气扩散参数是可靠的。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416 ) [HTML 0KB] [ PDF 929KB] ( 925 )
0 马嘉蕊;邵秘华
锦州湾沉积物芯样中重金属污染及变化动态
研究了锦州湾海域底质沉积物中重金属(Zn,Pb,Cd,Fe,Mn)的含量分布,并以一个代表性的水平剖面和一个垂直剖面(J06号芯样)分析了重金属含量变化动态。通过回归计算得出几种金属在水平距离上的变化方程;在分析该湾沉积理化环境基础上,探讨了重金属地球化学相的垂向含量变化,Fe、Mn二元素的垂直剖面的成岩演变。认为沉积物中金属元素释放出来而污染上覆海水,最后得出该湾金属的污染程度及环境现状的结论。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400 ) [HTML 0KB] [ PDF 1902KB] ( 867 )
0 范志先;宋述尧;张浩;张玉琼*;许允成
代森锰锌和ND-901中代森锰锌在大棚黄瓜上残留动态的研究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GLC-HS)分析技术测定了代森锰锌、ND-901中代森锰锌在大棚黄瓜上的残留动态。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500倍、250倍药液,测出黄瓜上原始沉积量分别为0.88~2.70mg/kg、1.11~3.79mg/kg;半衰期为1.6~9.5天、2.3~10.9天。黄瓜叶片上原始沉积量分别为148.01~164.08mg/kg、246.26~254.51mg/k;半衰期为15.8~16.2、18.4天。ND-901中代森锰锌的残留量均低于单剂。另外,自来水去污处理可有效地减少瓜上代森锰锌的残留量,平均去污率87%。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53 ) [HTML 0KB] [ PDF 1535KB] ( 1114 )
0 陶勇;陈亚妍;王华敏;林少彬;阎惠珍
地热水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在对我国地热水的分布,理化性状和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就地热水对环境和人群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卫生学研究,结果表明地热点周围环境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群健康的远期影响也不容忽视。并提出了今后地热水开发中应重视的问题。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66 ) [HTML 0KB] [ PDF 991KB] ( 1190 )
0 王永辉;黄廷林**
直接滴定法测定天然水体金属有 机络合参数的动力学影响理论分析
对天然水体痕量金属有机络合参数直接滴定法测定的动力学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导出了1:1络合滴定反应的动力学影响公式,并用计算机模拟计算了几种因素对滴定平衡时间的影响,获得满意结果。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91 ) [HTML 0KB] [ PDF 1293KB] ( 863 )
0 王炜;于常荣;段冀西
松花江哨口至松花江村段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模型研究
为研究松花江哨口至松花江村江段的水环境容量,本文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出发,利用连续3年多项指标实测资料,采用外包线法,初步确定一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氧率计算关系式。将这种方法应用于研究江段效果较好,经相关性检验,r=0.90,r>r0.01,相关性极显著。该计算式能否用于哨口至松花江村以外的江段,尚需进一步验证。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93 ) [HTML 0KB] [ PDF 1023KB] ( 826 )
0 鲁文清;陈学敏;杨成峰
硒镉联合作用对大、小鼠精子畸形率的影响
通过对小鼠腹腔注射硒、镉化合物和大鼠经口摄入低硒加镉粮,来观察高剂量镉,高、低剂量硒单独和联合作用的遗传学效应。结果表明,不仅氯化镉和亚硒酸钠能引起精子畸形率的明显升高,长期摄入低硒粮也能引起精子畸形率的明显升高。当高硒高镉联合作用时,亚硒酸钠可明显对抗氯化镉的遗传毒性,而低硒高镉联合作用时,则加重了氯化镉和亚硒酸钠的遗传毒性。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86 ) [HTML 0KB] [ PDF 868KB] ( 928 )
0 曾光明;张国强;曾北危
河流水质系统灰色模型的识别、模拟和应用
借助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可以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根据实测水质资料可以识别出河流水质灰色模型中的最优灰参数,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河流水质系统进行灰色模拟。灰色模拟考虑了实际河流水质系统中客观存在的不确知因素和偶然因素影响。本文概述了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构造、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研究意义、河流水质灰色模型的灰参数识别、河流水质系统的灰色模拟及其在四川沱江水质系统模拟中的应用。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90 ) [HTML 0KB] [ PDF 1192KB] ( 1084 )
0 徐海根;吴焕忠
中国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区划研究
研究了全国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区划,选择了13个指标:(1)枯水年径流深,(2)降水量,(3)大气污染系数,(4)森林覆盖率,(5)人均耕地面积,(6)县级环境管理机构人数,(7)人口密度,(8)人均国民收入,(9)乡镇企业经济密度,(10)乡镇企业行业结构的环境效应,(11)污径比,(12)原煤消耗密度,(13)乡镇企业技术进步。以模糊聚类数学方法作数量区划,把全国分为4个区、7个亚区。所作区划结果能基本满足国家级分区环境管理的需要。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14 ) [HTML 0KB] [ PDF 948KB] ( 981 )
0 李剑涛;傅学忠;吴晓;刘兆昌;刘翔
利用粉煤灰输送与贮存系统处置粘胶纤维污水场污泥的研究
通过对粘胶纤维污水场的中和脱锌污泥、二沉池剩余污泥和煤灰水混合体的沉降性能实验,证实其固液分离性能良好;吸附与渗透实验取得了粉煤灰、亚粘土对锌、汞的吸附等温线和地下水影响预测所需的参数;并分析了灰泥混合流体对电厂原输灰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粉煤灰输送与贮存系统处置粘胶纤维污水场污泥的处理工艺在技术上可行,操作简单、运行可靠、投资少,每年可节省污泥处理费用40.5万元。外排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34 ) [HTML 0KB] [ PDF 864KB] ( 802 )
0 周岳溪;杨延捷;岑运华
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漂油废水
采用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某造漆厂的漂油废水。试验结果表明,稳定运行阶段,工艺的运行时序为:进水1h,厌氧搅拌4h,好氧10h,沉淀及排水各1h。进水COD为12.00~8200mg/L时,COD的去除率为80%以上,最高达96%。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12 ) [HTML 0KB] [ PDF 548KB] ( 948 )
0 张西萍;罗钟梅;王福来
利用紫露草微核效应检测工业废水技术的研究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检测废水微核效应,往往会遇到因废水pH值过高、过低,或由于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难以进行微核检测。为此,作者研究了有关的技术,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H值会使废水中金属离子价态发生改变而改变其化学形态,所以在进行微核检测时,以不调pH值的原状态废水为最好。废水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紫露草微核具有诱变作用,所以处理剂量要视废水的毒性、pH值的不同而不同。最好在检测前作好预实验,找出处理紫露草花序的适宜剂量;同时还要以四分体中不出现死细胞为宜。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56 ) [HTML 0KB] [ PDF 3291KB] ( 919 )
0 晓闻
美国南部农业区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污染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61 ) [HTML 0KB] [ PDF 0KB] ( 135 )
0 郁建栓;陈甫华;戴树桂
天然淡水表面微层中某些重金属富集现象研究
自制成玻璃板表面微层水采样器,采集厚度可达30至55μm,表面微层水中颗粒物采集率为45.3%±2.2%,性能合乎要求。应用于天津水上公园表面微层湖水,以AAS和ICP法测定其中铜、铁、锰、锌的含量,与相应采样点下层湖水相比,4种重金属在表面微层水中的富集倍数为2至88,富集显著,并与采样站位等有关。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430 ) [HTML 0KB] [ PDF 284KB] ( 812 )
0 邵敏;赵美萍;白郁华;李金龙;唐孝炎
北京地区大气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人为源排放特征研究
以能源为线索,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手段,对北京地区大气中各人为源排放的NMHC进行了分类定量测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油化工、交通、燃煤和居民液化石油气NMHC的排放特征及对北京地区大气NMHC的贡献。结果表明,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是对大气中NMHC贡献最大的人为源,其次是燃煤工业。对大气中NMHC的特征物种也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1994 Vol. 14 (1): 0-0 [摘要] ( 369 ) [HTML 0KB] [ PDF 347KB] ( 1234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