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89年 9卷 1期
刊出日期 1989-02-20

论文
论文
0 程根伟
大系统的分解与协调——同化容量的经济补偿原理研究
本文结合水质系统规划介绍了大系统的分解—协调多级算法。多级最优化技术不但克服了复杂大系统的求解困难,而且还能用于制定最优韵排污税率。通过分解模型的分析、本文提
出一个系统内部的资源交换和经济补偿原理,这个关系揭示了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将有利于最优决策的实施。这一多级模型方法已在四川省釜溪河系统规划中成功地应用。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410 ) [HTML 0KB] [ PDF 207KB] ( 716 )
0 任守信
水中铬的化学形态分布
本文简要讨论了铬的化学形态分布。设计了一个程序用以计算Cr(Ⅵ)总分析浓度在lO<sup>-1</sup>—10<sup>-9</sup>叫村和pH在l—14时水溶液中Cr(Ⅵ)的各种化学形态分布。另一个程序提供了一个研究Cr(Ⅲ)一有机络台物化学形态分布的有效手段。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415 ) [HTML 0KB] [ PDF 815KB] ( 1160 )
0 韩长绵
武汉市自来水中卤代烃成因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本文对武汉市自来水中卤代烃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来水卤代烃污染的防治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自来水中卤代烃主要来自源水氯化
消毒过程中的卤仿反应,影响卤代烃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源水水质,保护水源.改善水源水质是解决武汉市饮水卤代烃污染的主要途径。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364 ) [HTML 0KB] [ PDF 300KB] ( 999 )
0 杨潼 张甫英
七种杀虫剂对两种常见水蛭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本文论述使用标准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七种杀虫剂:五氯酚钠、敌百虫、敌敌畏,硫酸铜、林丹、二嗪哝和马拉硫磷对宽身舌蛭(<I>Clossiphonia late</I>)和八目石蛭(<I>Erpobde-
lla octoculata</I>)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对两种水蛭的毒性最大,其半数致死浓度(LC<sub>50</sub>)为0.086和O.20ppmt敌敌畏(0.325和0.18ppm)与五氯酚钠(0.32和1.0ppm)次之;宽身舌蛭对大部分杀虫剂均较八日石蛭和白鲢鱼种敏感得多,某些杀虫剂则敏感性接近,因此我们推荐用这种水蛭作为毒性试验和监测水质污染的一种动物材料。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525 ) [HTML 0KB] [ PDF 239KB] ( 841 )
0 赵永同* 侯悦 龚书明
硒与镉某些拮抗作用的实验研究
实验用塞曼效应石墨炉法和原子荧光法分别测定了饮水、饲料、血和肝组织镉(cd)和硒(Se)的含量。结果表明:给镉(CdCl<sub>2</sub>20mg/kg和40mg/kg)组大鼠体重增长受到抑制,且有剂量反应关系,GSH-px活性受到抑制的同时肝脏LPO含量也增加;血和肝脏镉的蓄积增加,以肝为甚;经口补充小剂量硒(Se0.05mg/kg)对铺致的GSH-px活性抑制有保护作用。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388 ) [HTML 0KB] [ PDF 210KB] ( 898 )
0 赵仁兴
工厂噪声影响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本文就噪声影响评价的程序和常用的预测公式进行了介绍,并将实测和预测结果进行了对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344 ) [HTML 0KB] [ PDF 190KB] ( 1013 )
0 陈治谏
模糊最优化方法在河流水质规划中的应用
本文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构成了具有模糊化的污水处理费用目标和河流水质约束的河流水质规划的模糊线性数学规划(FLMP)模型,提出了确定最佳的设计枯水流量的模糊决策(FDM)模型,并给出了FLMP模型和FDM模型在沱江河流水质规划中的应用实例。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352 ) [HTML 0KB] [ PDF 230KB] ( 887 )
0 张崇华 施汉昌 张天成 刘强 王飚 钱坤 张庆杰
一种新型的两段式高负荷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的研究
本研究中采用的两段式高负荷好氧生物处理方法,以纤维填料接触氧化法作为第一段。以悬浮生长的带状污泥曝气池为第二段,在2.0—9.OkgBOD<sub>5</sub>/m<sup>3</sup>·d的高负荷条件下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率。从第一段脱落的大量生物膜在第二段经过曝气形成大块的粘膜状物质,称为带状污泥。带状污泥主要由丝状菌组成,能吸附水中游离的微生物,降低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并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412 ) [HTML 0KB] [ PDF 290KB] ( 1100 )
0 张帆 梅英华 陈恒
水体中价态铬的化学发光测定
洛粉化学发光法测定cr(Ⅵ)具有快速,方便的优点。该方法捡测限为0.08pbCr(Ⅵ),线性范围宽。大量Ca(Ⅱ)、Mg(Ⅱ)可能产生千扰,可以用阳离子交换法消除。本法与鲁米诺化学发光法结合,可以测定水体中痕量的三价、六价铬。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383 ) [HTML 0KB] [ PDF 229KB] ( 718 )
0 王惠卿
大连湾海域赤潮生物特征研究*
本文通过1985、1986年对大连湾赤潮调查,阐明赤潮发生前,中、后期的生物特征。叙述了赤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季节变化规律,多样性指数值对赤潮的指示意义。对赤潮生物与叶绿素a、异养菌与COD污染作了相关的分析。大连湾赤潮发生除与各种环境因子有关,更主要是沿岸排污所致。按水质理化、生物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预测赤潮的发生。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361 ) [HTML 0KB] [ PDF 441KB] ( 1047 )
0 唐任寰 石进元 周维金 徐宏路 李荫蓁
氮族、氧族和卤族元素对衣藻细胞生长分裂的影响*
本文以绿藻莱哈衣藻为生物模型,研究了元素周期表中VA氮族、VIA氧族和VIIA卤族等三个主族元素不周浓度对衣藻细胞生长分裂的影响,并由此探讨了它们生物效应的规律
性。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389 ) [HTML 0KB] [ PDF 167KB] ( 1145 )
0 陈丽玑
利用人体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检测机体对环境污染反应的研究
本文报导湖北省鄂州市鸭儿湖氧化塘污染区附近五个村子的人体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均德分别为51.5%、50.1%、48.8%、45.3%和41.6%,而远离氧化塘6 km区和对照组的人体核突均值为30.9%和27%。前五组和后两组比较,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表明污染越严重.核突率越高。提示:可直接利用人体周血中性粒细胞核突检测机体对环境污染的反应和进行致癌、致突变、致畸的研究,都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383 ) [HTML 0KB] [ PDF 367KB] ( 1000 )
0 曹幼琴 叶定一 赵培道 黄瑞农
常州市大通河灌区土壤的微生物学分析*
为从微生物学角度评价用污染的大通河水灌溉对灌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对大通河灌区以及清水灌区两种土壤中四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数量和细菌的组成进
行了研究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中四类微生物数量无显著性差异,几种与农业生产及元素循环密切相关的细菌数量亦无显著性差异。用大通河水灌溉的土壤,细菌属的数目比对照土壤少;但对污染物具抗性的细菌所占百分数比对照土壤多。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405 ) [HTML 0KB] [ PDF 241KB] ( 1008 )
0 周风帆 王新光** 丁树荣
利用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Somls)净化水中放射性核素60钴、65锌和137铯的研究*
本文研究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对低浓度放射性核素60钴、65锌和137铯的净化,以及植物对这三种核素的吸收和积累的规律。凤眼莲不同部位对以上三种放射性核素均有一定的吸收积累能力,但对不同核素吸收积累能力不同,总趋势为60钴>65锌>137铯。三种放射性核素在根中有很高积累性,浓缩系数最高值60钴为6536、65锌为4652、137铯为138。凤眼莲吸收放射性核素后在短时期内未见释放现象。凤眼莲对60钴和65锌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对137铯无显著去除率。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431 ) [HTML 0KB] [ PDF 248KB] ( 850 )
0 李大新*
巢湖的合理开发及其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对策
本文论述了合理开发巢湖、保护巢湖生态环境的综合对策。客观地评价了巢湖闸的功过,论证了水体自净能力是一种自然资源,应当科学地加以利用,描绘了“水上氧化塘”的设想,这对利用湖泊净化污染物有实用意义;还提出了兴办巢湖生态农场,发展生态农业的建议。在巢湖与太湖的对比研究中,确认它们水热资源主要参数几乎相同,这为巢湖的开发与保护在某些方面展示了长江“金三角”的美好前景。
1989 Vol. 9 (1): 0-0 [摘要] ( 367 ) [HTML 0KB] [ PDF 272KB] ( 973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