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0年 20卷 ZK期
刊出日期 2000-12-01

论文
论文
0 田卫;俞穆清;沈万斌;徐宁;孙道玮
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的探讨
在客观分析评价我国现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作用、局限性的基础上,论述推行了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内涵及意义提出应积极试行战略 EIA,并在其指导下进行项目EIA;广泛开展区域EIA,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后续项目EIA;加速推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决策的可持续环境影响评价;以可持续发展原理为指导,改进、扩展与完善现行项目EIA。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83 ) [HTML 0KB] [ PDF 1517KB] ( 754 )
0 朱颜明;黎劲松
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水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
图们江地区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明,受中、朝工矿企业排污影响,图们江干流已遭受有机物和悬浮物的严重污染.80%的河段水质处于地面水Ⅳ、Ⅴ类水平.在对图们江干流不同断面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和激励开发模式下排污量变化预测显示,大部分江段主要污染物负荷大大超出水环境的承受能力,如不加大水污染处理力度,图们江地区的水环境质量将成为区域开发的严重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该地区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33 ) [HTML 0KB] [ PDF 1112KB] ( 561 )
0 程鸿德;汤顺林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和方法研究
论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特性、目标、原则、程序.以复合生态系统(SENCE)方法论为指导,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对息烽县1995-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作出环境影响评价,以生态成本和复合价值作为定量指标.结果表明,息烽县区域的复合生态系统处于递增失调状态,并结合1995-1998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调查指出,从1995年以来,息烽县的物质和能源消耗可能增长太快,而对污染治理的投入又太小,导致息烽县区域污染和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建议对《战略规划》进行适当的的调整,以满足息烽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1161KB] ( 707 )
0 林健枝
香港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及咨询工作
以香港环境影响评价(EIA)中公众参与和咨询为例,阐述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作用及保证公众成功参与的基本要素.介绍了香港EIA中公众参与的概况,尤其是环境问题咨询委员会下属环境影响评价分会的作用和运作,并对香港在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下的公众参与作了一定的评述.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462 ) [HTML 0KB] [ PDF 1540KB] ( 844 )
0 谷清
中国区域大气总量控制基准和方法
讨论了区域大气总量控制方法和污染源条件,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对大气总量控制结果的影响.根据中国国内具体情况,确定总量基准控制时段为采暖季或1月份.即采用月日平均浓度、季日平均浓度为控制标准.研究了我国区域大气总量基准控制条件,对基准控制排放量也做了规定.本文还介绍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软件的研究目的,软件的开发环境,特点,使用方法和范围及相关的研究情况.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22 ) [HTML 0KB] [ PDF 1197KB] ( 724 )
0 张茂栓;姚仁太;张志勇;乔清党;郝宏伟
大气边界层风洞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以相似理论和相似准则为依据,以太原市和秦山核电基地为例,阐明大气边界层风洞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区域的流场特征、烟羽抬升、扩散参数、建筑物影响、复杂地形扩散模式和复杂地形风场相关实验等诸方面的应用.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67 ) [HTML 0KB] [ PDF 1602KB] ( 604 )
0 包景岭;李贵友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总量控制分析过程与方法──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TEDA)为例,分析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总量控制的过程和方法,以生态功能流的方法预测了主要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水平,采用比例分配的方法将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合理分解,提出TEDA总量控制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以确定其合理性.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63 ) [HTML 0KB] [ PDF 1087KB] ( 605 )
0 何建宗;许智超
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估──东江水的跨区管理研究
水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以东江水为例,它供应香港80%以上的用水,也是深圳市的主要饮用水源.随着人口和经济增长,东江支流已普遍受到污染,并且威胁到香港及深圳两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东江水为例,论证饮用水水质在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指标功能,并讨论了在市场机制和跨区污染的情况下,进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的方向.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293 ) [HTML 0KB] [ PDF 1361KB] ( 657 )
0 王志义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分析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EIA)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宏观决策中的作用,通过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EIA等实例,说明了区域EIA对环境建设的重要贡献及区域EIA在解决城市大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位置,阐明了区域EIA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提出了区域EIA应注意的几个重要原则.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1024KB] ( 572 )
0 尚金城;包存宽
战略环境评价系统及工作程序
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组成的5个要素,即评价者、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分析了其相互关系及各要素与战略环境评价系统的关系,并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40 ) [HTML 0KB] [ PDF 1217KB] ( 678 )
0 黄伟源
成本效益分析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讨论了成本效益分析在项目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综合包括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及文化等的所有影响,决策者可采用成本效益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决定出最好的政策和方案.通过对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回顾,展望了成本效益分析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长远作用.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70 ) [HTML 0KB] [ PDF 1202KB] ( 696 )
0 张峥;朱琳;张建文;王欣;张涛;朱彤
我国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目前我国湿地评价尚无公认的标准,为此本文在有关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湿地现状的湿地生态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应的赋值标准.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62 ) [HTML 0KB] [ PDF 1341KB] ( 676 )
0 李书绅
战略环境评价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为讨论战略环境评价(SEA)和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的关系,介绍了SEA的意义、SEA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的5点改善,以及提出开展REA的要求.以实例说明了对区域开发规划或计划的EIA是中国和其他国家SEA的重要组成部分.SEA既是对EIA的改善与发展,又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和途径.1998年中国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提出了开展SEA的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法》不久也将颁布,必定会把我国的SEA推向一个新阶段.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288 ) [HTML 0KB] [ PDF 1852KB] ( 763 )
0 吴向培
试论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处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腹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由于自然环境和不合理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水源逐年减少,草原退化严重,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水土流失加剧,生态趋于失衡等环境问题,不仅制约着当地的牧业生产发展,也危及到江河流域各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沿岸人民的生活用水.因此,江河源区生态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建立国家级的江河源区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和天然林资源;增加投入,加大治理与建设力度.以此促进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改善,做到资源永续利用,经济持续发展.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57 ) [HTML 0KB] [ PDF 1338KB] ( 657 )
0 何建宗
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EIA与REIA制度的比较
对比性地分析了中国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的环境影响评价(EIA)及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EIA)系统,结果表明,内地很早就把EIA确立为法定的制度,发展至今,EIA已有详细的技术导则加以规范.相比较香港的EIA制度则弹性较大,特区政府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行政手段要求实施EIA,而其法定地位到1997年才得以确立.由于香港具有成熟的普通法背境,所以对进行EIA项目有极细的分类,且可凭借“环境许可证” 确保EIA的贯彻执行.台湾具体的EIA法规从1995年起实施,要求EIA人员就“环境影响说明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进行各级听证会和审查会,在作出结论前进行反复的科学与社会论证.就公众参与而言,香港的咨询渠道结合了欧美和中国的经验,极具效率.但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的EIA均以项目性的建设为主,较少涉及大范围的战略环境评价(SEA).从长远发展看,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均需扩大对总量预估、控制、补偿和监测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由于REIA和SEA涉及的范围较广而深远,将来很有必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大原则,对它们施以高层次的督导、公众咨询和工序监审.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454 ) [HTML 0KB] [ PDF 1544KB] ( 776 )
0 王志明;王金生
长江水的使用所致流域居民剂量的估算
根据长江水系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按照不同照射途径估算了不同子区居民个体因使用长江水而导致的个人剂量,并估算了整个长江流域居民的集体剂量.偏保守的计算结果表明,因使用长江水所致,集体剂量约为1.46×103人-Sv/a,最大个人剂量为8.5×10-5(Sv/a,约为天然本底辐射水平的3.5%.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17 ) [HTML 0KB] [ PDF 1118KB] ( 687 )
0 张国伟
香港的战略性生态评价
在香港,生态影响评价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目前生态影响评价已演变成相当复杂、要求相当高的研究项目.但是大部分已经完成的生态影响评价研究都是为某一发展计划而开展的,目标主要是寻找缓解措施.通常避免生态影响的措施如改变选址,规划设计,路线等都不易实行,而弥补措施如重建受破坏的生境又会受工地条件的限制.另外,以区域性评价对一些稀有或不常见的生境和物种的累积影响也不易实行,战略性生态评价正好提供了去弥补以发展计划为主的生态影响评价的不足.目前香港的一些大型战略性规划和运输研究都已包括了战略性生态评价,显示出在生态评价中的进步.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33 ) [HTML 0KB] [ PDF 943KB] ( 631 )
0 贾晓平;陈涛;周金松;郭智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的初步调查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资源调查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16 ) [HTML 0KB] [ PDF 931KB] ( 706 )
0 区伟光
香港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及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香港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行之有效,而且在1997年制定了“环境影响评估条例”,用15年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察和审核经验制定了正规程序.战略环境评价(SEA)正以不同层面实施-从全港性以至地区性-并延伸在政策和战略上实施.1998年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以及从1988年起推动的SEA均是重要的里程碑.本文介绍了香港在实施EIA制度及SEA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探讨了如何保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寻求共同发展.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44 ) [HTML 0KB] [ PDF 910KB] ( 651 )
0 王寒;胡二邦
用切尔诺贝利事故资料对长距离烟团模式有效性的评估
依据切尔诺贝利事故源项资料及欧洲中尺度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事故期间的气象资料,用变天气条件的烟团模式,计算了该事故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的欧洲地区若干计算点的核素地面空气浓度,预估了放射性烟云到达柏林的时间.在已知监测数据的计算点,计算结果与监测结果比较一致.证实了选用的长距离烟团模式的有效性.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04 ) [HTML 0KB] [ PDF 897KB] ( 713 )
0 毛文锋;Peter Hills
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性目标要求下,基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EIA)存在许多缺陷,而战略环境评价(SEA)为克服这些缺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然而,SEA并不能取代EIA;相反,两者互为补充,其对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EIA,SEA和可持续目标三者的结合至关重要.在对其结合的依据、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利用EIA和SEA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前景.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28 ) [HTML 0KB] [ PDF 1544KB] ( 750 )
0 张玉芬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政策的探讨
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技术政策中的EIA作用与权限;EIA工作的阶段与任务;EIA大纲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审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公路建设项目的EIA工作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防止环境污染,使公路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19 ) [HTML 0KB] [ PDF 878KB] ( 722 )
0 朱坦;白志鹏;朱先磊;冯银厂
源解析技术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根据大港石化工业规划发展区工业布局和本区大气污染特征,选择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非甲烷总烃(NMHC)和苯并[a]芘(BaP)作为该区大气污染总量控制与防治对策的主要对象,采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对该区大气TSP和NMHC进行源解析,还采用BaP与其他多环芳烃(PAHs)比值法进行大气颗粒物上BaP来源识别,给出了大港石化规划区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的计算结果,为规划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0 Vol. 20 (ZK): 0-0 [摘要] ( 348 ) [HTML 0KB] [ PDF 1311KB] ( 857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