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2年 12卷 3期
刊出日期 1992-06-20

论文
论文
0 袁一傲 张玉福 孙艳秋 崔仲明 范康敏
张士灌区镉污染的人群健康效应研究
本研究发现污灌区30岁以上的妇女多有垒身痛,尿镉明显上升,并与米镉污染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当尿镉达10μg/cre以上时,尿中β2-MG低分子蛋白、氨基氮、尿钙和血清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上升,与对照区人群产生显著性差异,肱、股骨出现骨质疏松或软化病变。综台临床体检,发现重、中等污染区有lO%以上的受检妇女可诊断为慢性镉中毒疑似患者。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46 ) [HTML 0KB] [ PDF 240KB] ( 913 )
0 王介民 邱琪 贾立
复杂地形城市大气湍流结构特征及其在大气扩散研究中的应用*
根据兰州大气边界层观测实验结果,分析复杂地形城市大气湍流结构的一些特征。风速的方差分析和谱分析表明,同典型情况相比,山谷城市下垫面对垂直风速分量的结构影响较为微弱,而对水平分量特别是横风分量的影响明显。横向湍强比地形平坦的城市约高20%,主要是尺度大于数百米的较大涡旋的贡献。兰州地区冬季大气稳定度以近中性为主,采用通常的Pas-quill判定方法有较大误差。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63 ) [HTML 0KB] [ PDF 299KB] ( 1144 )
0 张自杰 冯明谦 彭永臻
温度对稳定塘净化功能的影响*
定量地研究温度对稳定塘净化功能指标pH值、DO值、SS、CODcr、BOD5、NH2-N、NO-2-N和NO-3-N、Org-N、T-P的影响,为我国寒冷地区稳定塘处理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确定了稳定塘的流态接近完全混合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塘逐渐向“稳定”的方向演替的观点。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19 ) [HTML 0KB] [ PDF 287KB] ( 964 )
0 田世思 Y.K.chau D.Liu
有毒有机物三丁基锡的微生物降解及其产物的鉴定
用改进的分析方法鉴定了三丁基锡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全部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研究它们在器壁上的吸附,并进行质量平衡计算。研究证明三丁基锡在厌氧条件下可被微生物连续去烷基化降解为无机锡(Ⅳ),其降解半衰期为3d。在好氧条件下三丁基锡的降解半衰期为5d。还研究了有机养份浓度对微生物降解三丁基锡的速率的影响。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41 ) [HTML 0KB] [ PDF 227KB] ( 938 )
0 吴云 马国华 杨银辉*
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合成靛蓝的研究
芳香族化合物降解菌能以芳香族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生物。这种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可以氧化吲哚合成靛蓝。加入某些芳香化合物诱导,靛蓝合成量增加。说明控制生成靛蓝的酶是可诱导的。通过消除质粒,用无质粒株进行合成靛蓝能力的测定,说明编码合成靛蓝的酶的基因在质粒上。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12 ) [HTML 0KB] [ PDF 269KB] ( 782 )
0 刘兆昌 朱琨 刘翔
苯酚在干燥土层中的毛细迁移研究
污染物在含水层或包气带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可用对流——弥散方程来模拟,即迁移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进行。但某些有机物的阴离子在干燥土层中随毛细水迁移时,运移的前锋区具有相对最高的浓度,而接近污染源的位置浓度反而最低。文章分析了这种浓度分布倒置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并以研究苯酚溶液为基础在对比Cl-、ca2+、抗坏血酸和阴离子洗涤剂的迁移特点后,总结出浓度倒置现象与溶质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有着内在联系,而与上覆干燥土壤的性质无关。研究浓度分布的倒置现象对预防土壤污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63 ) [HTML 0KB] [ PDF 287KB] ( 1161 )
0 沈迪新 D.K.Liu S.G.Chang
黄磷乳浊液和碱控制烟道气中Nox和SO2
报告了黄磷乳浊液湿法能有效地控制烟道气中的Nox与SO2。对各种因素,包括黄磷用量、反应温度、乳浊液的qH,以及烟道气中氧气含量等进行研究。当黄磷乳浊液中添加CaCO2时,则能够同时去除NO和SO2,两者的去除率都能达到95%以上。NO被氧化吸收而转化到NH+4、NO-2和NO-3,而黄磷消耗作为H2PO-2、H2PO-3和H2PO-4回收。用黄磷去除NO的摩尔比(即pP/NO)为0.5;当溶液中含有HSO-3时(即有SO2同时存在)P/NO为0.8。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31 ) [HTML 0KB] [ PDF 282KB] ( 883 )
0 海春旭 赵永同 喻兴田 吕伦权 袁作银
高硒人群与正常人群的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
根据年龄、性别、经济状况、饮食情况配对的原则,对长期(35年以上)居住在湖北省恩施市高硒区的22个人和正常硒区的22个人的全血硒,垒血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发现:人体血液中高硒(0.430μg/mL,与正常人群的0.075μg/mL相比)不但不增加GSH-px的活性,降低LPO的水平,相反,高硒却降低了GSH-px的活性(47.59unit/mL全血,与正常人群的83.21unit/mL垒血相比),增加了LPO的含量(3.50nM丙=醛(MDA)/mL血清,与正常人群的2.93nM MDA/mL血清相比)。此外,还测定了几种谷物和水中的硒水平。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46 ) [HTML 0KB] [ PDF 181KB] ( 820 )
0 高玉荣
京津地区主要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与河流质量的研究
1980~1987年先后对京津地区的23条河流进行了不同季节的藻类生态调查。根据藻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并把河流水质划分为5个等级。总的趋势是西、北部远离市区的河流藻类种类多,多样性指数高,多为喜清洁的种类,水质属于I-Ⅱ级。流经市区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清洁种类减少,耐污种类增多,水质下降。东北郊和东南郊的排污河道,藻类种类贫乏,耐污种占绝对优势,多样性指数极低,水质属于IV-V级。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55 ) [HTML 0KB] [ PDF 335KB] ( 1030 )
0 曹叠云
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的法律地位、进展和作用*
在认同“决定”确系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重点论证了“决定”的法律地位,认为它属于“行政法规”范畴,比较研究新旧三个“决定”,分析了新“决定”
的进展和特征;最后阐述了新“决定”对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和补充作用。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45 ) [HTML 0KB] [ PDF 290KB] ( 739 )
0 李怀瑾 徐继先 王静
根据全波段直接太阳辐射观测确定埃斯川姆混浊度系数的方法*
根据文献3中的方法原理,并用较新的各种大气成分透过率函数和其他的有关参数[5],并针对我国的情况,给出了适合我国应用的、确定埃斯川姆(?ngstr?m)混浊度系数的一组表。根据这些表便能利用垒波段直接太阳辐射观测资料,确定出埃斯川姆混浊度系数。用本方法得出混浊度系数与用分光辐射观测资料得出的β值是非常接近的。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227KB] ( 1132 )
0 傅国伟 刘存礼 李星文 张统
生物吸附曝气氧化法(AB法)处理染色废水的研究
以染色废水为对象对生物吸附曝气氧化法(AB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染色废水的COD去除率为75%~80%,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提高10%以上。AB工艺是一种能够利用原污水的特点兼有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高效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运行稳定、灵活、能承受高pH值影响等优点。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64 ) [HTML 0KB] [ PDF 251KB] ( 1302 )
0 田春声
地下水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探讨
通过总结秦皇岛市污染物在包气带垂直运移和在含水层中水平运移的实验成果,研究了在天然条件和人工抽水条件下污染物运移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且考虑到秦皇岛区域建设规划,建立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模型,进行分区评价。井对2000年地下水环境变化提出具体对策和建议。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27 ) [HTML 0KB] [ PDF 278KB] ( 1203 )
0 高宁* 孙棉龄 王宇
大鼠肝灌流液中叶枯灵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采用三内标三波长切换技术建立了大鼠肝灌沆液中叶枯灵及其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氯仿—异丙醇萃取后,按所建立的最佳色谱条件进样层析,所得样品萃取率较高,方法回收率和灵敏度较高,方法重复性和精密度良好。为叶枯灵在大鼠灌流肝中的代谢提供了适用的定量研究方法。同时,该方法也可应用于其他生物样品、水、稻谷等样品中叶枯灵残留或其代谢产物浓度的测定。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276 ) [HTML 0KB] [ PDF 249KB] ( 769 )
0 于常荣 赫颖 赵青 王书海
鱼体汞甲基化的研究
研究了鲤(平均体重20g)、鲫(平均体重35g)鱼体中汞的甲基化作用,鲤肌肉中甲基汞的半衰期及其对无机汞的累积和排泄能力。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注入鲤,鲫鱼腹腔内的无机汞,15夭后出现轻微的甲基化。而加入水环境中的无机汞,由于刺激鱼体分泌了大量粘液,所以15天后出现了明显的甲基化。相同浓度的无机汞进人鱼体时,鲫鱼的甲基化程度高于鲤鱼.鲤鱼种肌肉中甲基汞的半衰期(36d)为无机汞的4.5倍。
1992 Vol. 12 (3): 0-0 [摘要] ( 362 ) [HTML 0KB] [ PDF 221KB] ( 966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