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9年 39卷 9期
刊出日期 2019-09-20

大气污染与控制
水污染与控制
固体废物
土壤污染与控制
环境微生物
环境生态
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
大气污染与控制
3585 井安康, 朱彬, 丁德平, 赵德龙, 严殊祺, 戴明明, 王媛敏, 郭振东, 康汉青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黑碳特征和来源分析

利用2016年中国气象局设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崇明东滩(DT).上海浦东(PD),安徽寿县(SX),浙江临安(LA)和浙江洪家(HJ)5个站点的BC观测资料,结合气象资料和污染物数据等,对该地区BC特征和来源展开研究.上海东滩,上海浦东,安徽寿县,浙江临安和浙江洪家5个站点BC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834±1713),(2410±1537),(2823±1759),(2651±1518)和(2544±1399)ng/m3.上海东滩浓度较低,其他站点较为接近.各站点BC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上海崇明东滩冬季BC浓度高于其他季节.其他4个站点都是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上海东滩四季BC日变化不明显,而其他站点四季BC浓度日变化的高值都出现在交通高峰期(06:00~09:00,18:00~21:00).上海浦东,安徽寿县,浙江临安和浙江洪家BC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燃煤.所有站点风速较低(风速<3m/s),BC受风速影响显著,风速越大,BC浓度越低.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BC平均浓度最高.潜在源区贡献(PSCF)的分析结果显示,冬夏两季长江三角洲5个站点BC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和浙江等地.

2019 Vol. 39 (9): 3585-3594 [摘要] ( 325 ) [HTML 1KB] [ PDF 1687KB] ( 504 )
3595 杨丹丹, 王体健, 李树, 马超群, 刘冲, 杨帆
基于走航观测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特征及来源追踪

为了加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分布特征和输送规律的认识,利用移动车载设备开展了不定期的走航观测,重点研究了2016-2018年冬季灰霾污染和春季光化学污染条件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走航观测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PM2.5日均浓度为60~122 μg/m3,东部的常州、无锡一带,西部的合肥、芜湖地区,北部蚌埠、滁州一带,南部湖州、杭州地区的PM2.5浓度较高,比其他地区高出20%~40%.O3日均浓度水平为9~52 μg/m3,苏州、盐城、宣城与湖州地区浓度相对较高.运用FLEXPART_WRF模式,结合PM2.5排放清单,分析了走航观测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沿线城市PM2.5的潜在来源.结果发现,东风条件下,南通及上海地区为PM2.5的潜在源区,北风条件下,连云港、盐城等地区贡献较大.运用FLEXPART前向轨迹计算模块,对一次污染个例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利用走航观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发现模拟结果与走航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可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区域性的PM2.5和O3污染,走航观测结合轨迹分析是追踪污染气团输送的有效手段.

2019 Vol. 39 (9): 3595-3603 [摘要] ( 194 ) [HTML 1KB] [ PDF 3609KB] ( 453 )
3604 罗玉, 马振峰, 赵鹏国, 卿清涛, 孙彧, 刘佳, 李小兰, 孙蕊
近36a来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特征及环流分析

利用1981~2016年四川盆地102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霾日观测资料,对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定义为连续3d及以上有烟幕或霾发生的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然后对冬季霾事件环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6年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年平均日数呈增加趋势,持续霾事件日数占霾总日数的百分比与霾总日数增加趋势较为一致,霾总日数的增加主要是由持续霾事件的增加引起的.四川盆地持续霾事件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与霾日数的大值区的分布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川东北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以及川南城市群.持续霾事件多发区的范围在1981~2010年呈年代际增大,在2011~2016年范围减少显著.通过分析盆地冬季霾事件的环流场发现,霾事件偏多(少)年时段,四川盆地处于暖(冷)高(低)压大值区域,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弱(强),东亚大槽偏弱(强),盆地上空为一定程度的辐合(辐散),存在(不存在)明显逆温结构,垂直上升运动弱(强),这些条件均有利于污染物颗粒聚集在浅薄的边界层内(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造成霾天气的维持(消散).

2019 Vol. 39 (9): 3604-3615 [摘要] ( 211 ) [HTML 1KB] [ PDF 3224KB] ( 437 )
3616 周雨薇, 吕阳, 陈茜, 王海峰, 陈滨, 刘涛, 何欣, 张雷
中国严寒地区细颗粒物细菌群落特征研究

通过对中国严寒地区典型城市大庆市供暖季3类建筑(办公室、教室、住宅)室内外共计110个测点长期监测,分析大庆市供暖季室内外细颗粒物关联性,并基于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和BLAST源解析技术研究大庆市供暖季3类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上细菌的组分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市供暖季室内外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2±22)和(45±34)μg/m3.其中办公室的平均渗透系数处于较低的状态(0.2886),教室的渗透系数处于较高的状态(0.5702),农村住宅(0.6513)比城市住宅的渗透系数略大(0.6057).不同类型建筑室内细颗粒物中的细菌组分存在一定差异,室外细颗粒物中的细菌组分根据采样地点也存在不同,但整体上厚壁菌门(Firmicut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生氧光细菌(Oxyphotobacteria)是大庆市供暖季细颗粒物中的优势菌群.3类建筑室内外细颗粒物细菌来源主要为土壤、水体、人体、腐败有机物和粪便,但不同建筑类型及采样区域的细菌来源比例具有一定差异性.室内较室外人体来源所占比重大,而室外较室内土壤来源比重大.

2019 Vol. 39 (9): 3616-3623 [摘要] ( 170 ) [HTML 1KB] [ PDF 1721KB] ( 490 )
3624 唐志伟, 许潇锋, 杨晓玥, 吴浩, 谢丽凤
基于卫星资料的华东地区气溶胶三维分布特征研究

利用MODIS和CALIPSO level2气溶胶产品,通过统计分析多个气溶胶光学参数(光学厚度、消光系数、色比和退偏振比)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得出2007~2016年华东地区(27°N~37°N,113°E~123°E)气溶胶三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年平均呈现出北高南低,平原高、山地低的分布特征.AOD季节分布表现为春夏高,秋冬低,夏季最高,冬季最低,且研究区域北部(31°N以北)AOD季节变化比南部地区剧烈.气溶胶消光系数(σ)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秋冬(春夏)低层σ较大(小)但随高度衰减较快(慢),2km以下北高南低.年平均色比(C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6~0.7,随时间有减小趋势.CR季节特征为4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且均一;4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年平均退偏振比(PDR)随高度递增,变化范围为0.1~0.25,北部较大.PDR季节特征为5km以下春季最大,夏季最小;5km以上冬季最大,夏季最小.从气溶胶组成来看,华东地区2km以下以污染沙尘为主;2~5km春季以沙尘为主,其它季节以烟尘为主;5km以上冬春以沙尘为主,夏秋以烟尘为主.

2019 Vol. 39 (9): 3624-3634 [摘要] ( 265 ) [HTML 1KB] [ PDF 3153KB] ( 449 )
3635 韩力慧, 王红梅, 向欣, 张海亮, 闫海涛, 程水源, 王海燕, 郑爱华, 郭敬华
北京市典型区域降水特性及其对细颗粒物影响

通过采集北京市典型区域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大气降水样品,实时监测降水前、期间和后大气非难熔亚微米颗粒物NR-PM1及其组分浓度,研究了降水的理化特性、典型降水过程离子组分变化特征、以及对大气非难熔亚微米颗粒物NR-PM1及其组分的影响,同时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研究了气团长距离传输对降水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北京市典型区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总降水量的82.2%,降水主要呈中性或碱性,酸雨发生率很低.降水pH值表现为冬季 > 春季 > 夏季~秋季的季节变化特征.降水中总离子浓度、总阴、阳离子浓度均表现为春季 > 夏季 > 冬季 > 秋季,且呈污染日显著高于清洁日的变化特征.降水中主要水溶性离子年均浓度表现为NH4+ > Ca2+ > NO3- > SO42- > Na+ > Cl- > Mg2+ > F- > K+,其中NH4+、Ca2+、NO3-和SO42-是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组分,占总离子浓度的80%以上,各离子浓度均呈污染日高于清洁日的变化特征.降水期间不同时段,降水中各离子浓度大多表现为:降水初期最高,降水中期显著低于降水初期,降水后期均略有增加.降雨量和降雨速率较小的降水对污染日大气NR-PM1及其组分的清除作用较强,而降雨量和降雨速率较大的降水对清洁日NR-PM1及其组分的清除作用较小.值得关注的是在降水不同时段,始终存在2个重要的过程,即污染物的累积和二次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以及降水的云下冲刷和云内雨除过程.研究期间,降水主要受到东南和西南方向气团影响,分别约占总降水的60%和23%,且主要发生在夏季,这些气团对降水中离子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19 Vol. 39 (9): 3635-3646 [摘要] ( 223 ) [HTML 1KB] [ PDF 744KB] ( 466 )
3647 魏林通, 曹礼明, 魏静, 何凌燕, 黄晓锋
中国望都地区夏季大气气溶胶挥发性特征

采用热扩散管与气溶胶质谱联用系统对2014年夏季河北望都乡村点位亚微米级气溶胶进行在线测量,获取了两段污染过程的气溶胶化学组成及挥发性特征:相对低污染期气溶胶平均质量浓度为(23.3±15.1)·g/m3,有机物占主导,主要受偏北方向气团影响;重污染期平均浓度为(86.6±19.7)·g/m3,硫酸盐占主导,受偏南方向气团影响;主要化学组分挥发性顺序均为硝酸盐 > 氯盐 > 铵盐 > 有机物 > 硫酸盐;与相对低污染期相比,重污染期的硫酸盐对质量浓度贡献更高且挥发性降低,而硝酸盐表现出更高的挥发性;对有机气溶胶而言,重污染期有机物氧化态更高且挥发性更低,老化特征明显.气溶胶半挥发性特征反映了华北夏季高污染条件下区域传输的重要作用.

2019 Vol. 39 (9): 3647-3654 [摘要] ( 254 ) [HTML 1KB] [ PDF 647KB] ( 441 )
3655 司雷霆, 王浩, 李洋, 魏永杰, 袁进
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

2018年8月采集太原市大气样品,分析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系数法(MIR系数法)估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太原市夏季大气VOCs浓度为17.36~89.60μg/m3,其中烷烃占比58.01%、芳香烃占比20.06%、烯烃占比16.52%、炔烃占比5.40%.大气VOCs浓度变化表现为明显的早晚双高峰特征,且以早高峰影响为主.OFP分析显示,烷烃、烯烃、芳香烃、炔烃分别占总OFP的19.16%、47.74%、31.75%、1.35%,C3~C5类烯烃是活性较高的物种,对O3生成贡献较大.

2019 Vol. 39 (9): 3655-3662 [摘要] ( 226 ) [HTML 1KB] [ PDF 500KB] ( 558 )
3663 康宝荣, 刘立忠, 刘焕武, 李扬扬, 艾双双, 曹宁
关中地区秋冬季颗粒物二次有机碳的估算

2017年9月4日~2018年1月19日期间分别在关中地区的5个主要城市西安(XA),渭南(WN),铜川(TCH),宝鸡(BJ),咸阳(XY)设置采样点进行PM2.5,PM10颗粒物手工采样观测,采用热光透射法(TOT)分析碳组分,最小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OC)浓度,结果显示PM2.5与PM10中SOC平均浓度分别为(7.44±5.54),(9.62±7.49)μg/m3,一次有机碳(POC)平均浓度分别为(7.04±2.59),(9.33±4.33)μg/m3,不同粒径颗粒物中SOC各点位的浓度值分布表现基本相同为XY > XA > WN > BJ > TCH.PM2.5中SOC含量为8.76%,OC占比为48.03%,PM10含量为6.28%,OC占比为48.09%,季节分布均呈现为秋季低冬季高,关中地区SOC污染严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气团传输主要是关中地区局部污染和西北,东北方向传输,其中局部污染轨迹的数量占比较多,浓度较高.低空传输与近地面风向风速及污染物分布存在差异,结合关中地区盆地地形,静风频率高,边界层低等多种因素造成颗粒物中SOC浓度较高,其中BJ点位易受到东北气团的污染物传输累积.

2019 Vol. 39 (9): 3663-3670 [摘要] ( 217 ) [HTML 1KB] [ PDF 1753KB] ( 601 )
3671 黄鑫, 李亚丽, 王靖中, 陆志武, 巩远发, 刘源, 曹波, 胡皓, 吕丹, 胡诚
1980~2016年陕西省冬季霾日数时空变化及增多成因初探

利用陕西省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美国NASA的MODIS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资料以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对1980~2016年陕西省冬季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6年冬季陕西省平均霾日数为12d左右,并且伴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其中1980~2012年冬季霾日数波动明显,1980~1993年偏多,1994~2012年偏少,2013年之后霾日数增加明显.(2)1980~2016年冬季陕西的霾日数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关中地区的霾日数最多,平均每年大于18d;陕南地区次之,年平均霾日数为10d左右;陕北地区最少,平均霾日数仅3d左右.陕北、关中、陕南3大区域冬季的霾日数均在2013年后出现了明显的增多.(3)2000~2016年冬季MODIS卫星监测的陕西AOD在关中咸阳、西安、渭南以及汉中南部和安康南部存在明显的高值区,大于0.4,其中关中气溶胶高值区域与关中地区霾日数大值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4)2013~2016年冬季我国中东部的对流层低层的东风异常是向陕西关中地区输送气溶胶的有利条件,是霾天气的产生原因之一;2013~2016年陕西冬季对流层低层存在一个明显的位温梯度增大的区域,是不利于霾向高空扩散的大气层结条件,是霾日数明显增加的另一个原因.

2019 Vol. 39 (9): 3671-3681 [摘要] ( 244 ) [HTML 1KB] [ PDF 1683KB] ( 448 )
3682 申航印, 何凌燕, 林理量, 江家豪, 高茂尚, 黄晓锋
利用ME-2模型提升PM2.5源解析效果

为探讨ME-2模型控制旋转对传统PMF模型源解析效果的提升作用,于2017年9月10日~2018年8月29日在深圳北部某工业区开展PM2.5采样,共获得153套样品.对PM2.5中31种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筛选出17个物种输入模型运算.2018年深圳北部工业区大气PM2.5年均浓度为32.3 μg/m3,利用PMF模型初步识别出9个因子,分别为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老化海盐、土壤扬尘、工业排放、燃煤、生物质燃烧、船舶排放和机动车,PMF输出结果中"混合因子"问题显著.基于PMF解析结果及获得的先验信息,在ME-2模型中建立4个限制源谱进一步解析,结果表明,与PMF模型相比,ME-2结果的示踪物在源中分配更集中,对示踪物浓度与相应源贡献的时间序列也提供了更好的拟合效果.二次硝酸盐、老化海盐、工业排放源在PMF模型中被高估了9%~51%,而二次硫酸盐、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源被低估了19%~40%.本研究中ME-2解析结果比PMF更具有环境和统计学意义,为污染防治提供了更精确的控制指向.

2019 Vol. 39 (9): 3682-3690 [摘要] ( 463 ) [HTML 1KB] [ PDF 429KB] ( 672 )
3691 王涛, 陶林, 曾源, 樊芸, 唐斌, 陈社军, 麦碧娴
工业园及电子垃圾区大气中的溴代阻燃剂(BFRs)

对广州市主要的工业园以及清远电子垃圾回收拆解园周边空气中溴代阻燃剂(BFR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地区大气中均以多溴联苯醚(PBDEs)和十溴二苯乙烷(DBDPE)为主(城市地区占比分别为30.0%和68.0%,电子垃圾区分别为74.5%和22.8%),其中PBDEs在城市地区和电子垃圾区的浓度中值分别为184和411pg/m3;DBDPE则分别为414和193pg/m3.在城市地区,PBDEs的浓度高值多出现在与机械、电子、装饰材料和汽车制造业有关的工业园,新型阻燃剂DBDPE高浓度则多在与机械和电子产品制造业相关的大气中,而1,2-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BTBPE)可能受当地面源污染影响较大.城市地区低分子量的PBDEs的组成波动较大,与五溴联苯醚的禁用(直接排放减少)和来源复杂有关;而电子垃圾区低分子量PBDEs组成稳定,气-固相分配更接近平衡,说明来源较为单一.通过模型估算,城市地区的21个工业园每年约向空气中释放48.0kg的BDE209与163kg的DBDPE,4个电子垃圾拆解园每年约释放31.8kg的PBDEs与12.0kg的DBDPE.

2019 Vol. 39 (9): 3691-3700 [摘要] ( 238 ) [HTML 1KB] [ PDF 1649KB] ( 498 )
3701 王忠, 刘理凡, 刘帅, 李瑞娜, 贾茹
柴油机排气颗粒表面特征与吸附能力分析

利用全自动比表面积与孔隙分析仪和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分别对炭黑和柴油机排气颗粒的比表面积与孔隙以及接触角等表面特征参数进行了测量,并对炭黑和柴油机排气颗粒的分形维数和表面张力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了炭黑和柴油机排气颗粒的吸附能力,探讨了柴油机排气颗粒表面特征参数与吸附能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与分析,炭黑和柴油机排气颗粒的比表面积分别为78.003和65.408m2/g,平均孔径分别为13.845和14.483nm,分形维数分别为2.5885和2.5515,在0.985s时刻的表面张力分别为51.1和56.6mJ/m2,结果表明炭黑与柴油机排气颗粒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分形维数和表面张力均相似.炭黑和柴油机排气颗粒均表现了极强的亲油性,轻微亲水性.柴油机排气颗粒亲水性略强,表面更为光滑,吸附能力略低于炭黑.

2019 Vol. 39 (9): 3701-3706 [摘要] ( 213 ) [HTML 1KB] [ PDF 634KB] ( 381 )
3707 昝雅媛, 马晓燕, 田蓉
基于TUV模式的对流层光解速率影响因子的研究

应用TUV辐射传输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敏感性试验,以期确定影响对流层O3和NO2光解速率的关键性因子.结果表明,气溶胶的光学性质对光解速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在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一定的情况下,散射性越强,近地面光解速率越大;当AOD从0.5增加至2.5,J[O1D]和J[NO2]极大值分别下降30.3%和13.1%.光解速率对较小的云光学厚度的变化比较敏感.云对J[NO2]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在早晨和傍晚,J[NO2]的衰减可以达到12%,而午时,J[NO2]的衰减不足4%;在垂直方向上,云层的存在能够减小通过云层的光化辐射通量,有效降低云下光解速率,而云滴的后向散射特性能增大云上的光解速率.臭氧能够吸收300nm左右的紫外辐射,因而臭氧柱浓度变化对J[O1D]有显著的影响,臭氧柱浓度从200DU增加至400DU,J[O1D]极大值下降了53.1%,J[NO2]极大值仅降低了1.0%.同时发现,气溶胶和云相对位置的改变对光解速率的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气溶胶在云上时,高层的光解速率明显增大,且气溶胶的散射性越强,光解速率的增幅越大;当吸收性气溶胶位于云上时,使得高层光化辐射通量大量衰减,此时云层对于光解速率的影响比较微弱.

2019 Vol. 39 (9): 3707-3718 [摘要] ( 282 ) [HTML 1KB] [ PDF 873KB] ( 593 )
3719 苏筱倩, 安俊琳, 张玉欣
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和小波变换的O3预报方法

使用南京工业区2016年6月1日~8月15日的臭氧(O3)、O3前体物及常规气象数据,结合多元线性回归(MLR)方法和小波变换(WT)改进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对O3小时浓度的预报精度.结果表明,通过WT方法将一个高变异性的序列转化为多个低变异性的序列后再处理可提高预报精度,M-WT-SVR预报的决定系数(R2)达到0.90,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86×10-9、28.26%和5.57×10-9,优于M-SVR和SVR.低层细节序列主要与NO、NO2和芳香烃有关,而更高层的近似序列受到气象条件、前体物和O3前期浓度共同影响.与经典的MLR方法相比,M-WT-SVR对O3小时浓度的预报有明显优势.

2019 Vol. 39 (9): 3719-3726 [摘要] ( 164 ) [HTML 1KB] [ PDF 844KB] ( 415 )
3727 能子礼超, 孙劲, 杨红, 王雪梅, 胡金朝, 刘盛余, 郭飞
烟气单质汞氧化去除过程络合反应机理

湿法氧化去除烟气Hg0过程中产物Hg2+易发生络合反应,络合产物可能改变氧化体系形成新反应机制,这一现象尚未被认识研究.为获得Hg2+络合物生成及其对烟气脱汞影响机理,研究了配体阳离子、配体浓度、反应pH值、反应温度和摩尔比等对Hg2+络合反应的影响和氧化去除烟气Hg0的络合反应机理.结果表明MgCl2、KCl、NiCl2和BaCl2配体均能与HgCl2形成络合物,而CuCl2和SnCl4则不能生成络合物.络合物生成量随配体浓度的增加先升高然后趋于平衡;络合反应在酸性环境下发生且不受pH值变化影响;碱性环境下络合反应不能进行;反应温度基本不影响络合反应效应;增加配体浓度可提高络合物产量,不同配体络合效应不同,但最大吸光度基本相同,为(4.20±0.03)A.配体对络合反应有响应区间,低于区间下限值时不能形成络合物,高于上限制值时络合物产量不随配体浓度而变化.HgCl2络合反应累积稳定常数β4=1015.07;[HgCl4]2-可螯合Hg(aq)和O2(aq)使其与ClO-和Hg2Cl2反应,形成氧化-络合氧化反应新机理.

2019 Vol. 39 (9): 3727-3735 [摘要] ( 227 ) [HTML 1KB] [ PDF 738KB] ( 548 )
水污染与控制
3736 陈颖青, 文越, 吴志超, 王志伟
基于HBPs接枝的PVDF膜亲水改性及抗污染性能

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表面接枝超支化聚合物聚乙烯亚胺(HPEI),并通过环氧丙醇与氨基的开环反应在PVDF膜表面形成高密度的多羟基结构,实现PVDF膜的亲水改性.实验对膜的表面亲水性、抗粘附性能和抗污染性能进行表征,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膜与污染物探针之间的粘附力以进一步探究改性膜的抗污染机理.实验结果显示,改性后,PVDF膜的接触角从85°减小至42°,润湿时间从20s缩短至10s,表面亲水性显著提高;在静态吸附实验中,改性膜表面粘附的蛋白质和多糖数量明显减少;在动态污染实验中,改性膜的水通量恢复率(FRR)较高,不可逆通量下降率(IFR)较低,说明其较强的抗污染性能.AFM界面粘附力的测试结果表明污染物探针与改性膜面的粘附力较弱,进一步证实改性膜表面丰富的亲水基团以及超支化结构的位阻效应可以有效改善PVDF膜的抗污染性能.

2019 Vol. 39 (9): 3736-3743 [摘要] ( 164 ) [HTML 1KB] [ PDF 921KB] ( 430 )
3744 冯梅, 陈炜鸣, 潘旭秦, 李启彬, 刘丹
紫外辐射H2O2与PMS氧化准好氧矿化垃圾床渗滤液尾水

采用紫外(UV)活化双氧水(H2O2)和过一硫酸盐(PMS)产生活性氧物种降解准好氧矿化垃圾床渗滤液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双氧水(UV-H2O2)和紫外辐射过一硫酸盐(UV-PMS)体系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相比于单独体系效果显著.初始pH值和氧化剂投加量能够显著影响2种体系的降解效能,增加氧化剂投加量能够一定程度提高2种体系对渗滤液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2种体系均在酸性条件下效果较好,初始pH值的升高对2种体系过程有机物降解有抑制作用并且对UV-H2O2体系的抑制尤为显著.在最优条件下(初始pH值为3,氧化剂投量为0.084mol/L),UV-H2O2与UV-PMS体系处理后出水C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09%和56.22%.另外,UV-H2O2体系中主要活性氧物种是羟基自由基,而UV-PMS体系中主要是由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的共同作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表明两体系中均能降解渗滤液尾水中难降解芳香类有机物质,并且UV-PMS较UV-H2O2体系对腐殖质的反应速率更快,但是两种体系对渗滤液尾水中腐殖质的降解途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光化学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有机物提供参考.

2019 Vol. 39 (9): 3744-3753 [摘要] ( 249 ) [HTML 1KB] [ PDF 889KB] ( 427 )
3754 李翠霞, 康伟超, 任一波, 杨志忠, 史晓, 李文生
P123对rGO/m-TiO2薄膜微观结构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以自制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和加入一定量三嵌段共聚物PEO20-PPO70-PEO20(P123)模板剂的TiO2前驱体溶胶为原料,用交替浸渍-提拉结合热处理和紫外灯辐照还原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介孔TiO2(rGO/m-TiO2)多层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对多层膜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模板剂P123加入量对多层膜的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形貌、孔径分布情况、吸附性能、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分别在紫外光及太阳光下评价rGO/m-TiO2多层膜对土霉素(OTC)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在紫外光条件下,研究了多层膜对OTC的光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P123的引入不会引起TiO2晶体结构的变化;适量P123的引入可以优化多层膜的孔结构,增大比表面积、提高其吸附性能,进而提高薄膜的光催化性能;rGO/TiO2(5wt% P123)薄膜60min对OTC的吸附率达51.2%,紫外光照射135min,降解率达到90.9%;太阳光照射50min,降解率达到91.5%.在降解OTC过程中,羟基自由基(·OH)起主要作用,路径以与·OH相关的羟基化反应和仲羟基氧化反应为主.

2019 Vol. 39 (9): 3754-3760 [摘要] ( 253 ) [HTML 1KB] [ PDF 1053KB] ( 629 )
3761 杨珂, 唐琪, 杨晓丹, 李敏睿, 丁欣欣, 白孟琦, 王玉如
铁酸铜非均相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罗丹明B

采用新型磁性催化材料尖晶石型铁酸铜(CuFe2O4)活化过硫酸盐(PMS)降解氧杂蒽类染料罗丹明B(RhB),考察PMS浓度、CuFe2O4投加量、pH值和水中常见离子对RhB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RhB、PMS、CuFe2O4初始浓度分别为5 μmol/L、0.1mmol/L、0.1g/L时,在中性条件下反应30min后RhB去除率可达88.87%.其中,Cl-和HCO3-对RhB的降解无显著影响,而H2PO42-、C2O42-及腐殖酸明显抑制RhB的降解.自由基鉴定实验表明,在中性及弱碱性条件下SO4-和·OH是CuFe2O4/PMS体系降解RhB的主要自由基.研究发现随着RhB的降解,溶液逐渐褪色并伴随着甲酸根、乙酸根、草酸根和铵根离子的生成,原因在于SO4-和·OH可以破坏RhB分子的发色基团,使苯环开环和氮原子脱落,形成相应的降解产物.矿化实验表明0.2mmol/L的RhB在CuFe2O4/PMS体系中反应10h后,矿化率可达62%.催化剂的重复利用实验表明制备的CuFe2O4具有良好回收再利用能力.

2019 Vol. 39 (9): 3761-3769 [摘要] ( 228 ) [HTML 1KB] [ PDF 528KB] ( 411 )
3770 宿程远, 邓秋金, 卢宇翔, 覃容华, 阮子欣, 韦敬威, 郑成志
阳极位置对新型ABR-BEF系统处理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研究了阳极所处位置对新型厌氧折流板-生物电Fenton(ABR-BEF)系统处理中药废水效能与产电能力的影响,并对各格室污泥的疏松胞外聚合物(LB-EPS)及紧密胞外聚合物(TB-EPS)组分情况进行了分析,继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系统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将阳极电极位置由系统的第4格室调整到第3、第2格室后,由于阳极与阴极距离的增大,COD平均去除率由原来的90%分别下降到70%和65%;输出电压由149.8mV降至95.3mV、50.0mV左右,同时最大功率密度由76.78mW/m3减少到55.57mW/m3和52.87mW/m3;但阴极室对邻苯二酚的降解率仍保持在95%左右.改变阳极位置后LB-EPS、TB-EPS中蛋白质含量均下降,TB-EPS尤为明显;而对于多糖而言,阳极在第3号格室时,各组分多糖含量最高.阳极位置由第4格室改为第2格室后,第1到第4格室甲烷丝状菌属(Methanothrix)所占比例分别增大到71.09%、72.47%、58.03%和76.79%;在总细菌纲水平上产电菌所属的d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在第1到第4格室中分别减少了2.54%、6.06%、4.40%和4.87%,阳极与阴极距离的增大使得产电菌数量减少,这成为该系统产电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2019 Vol. 39 (9): 3770-3779 [摘要] ( 191 ) [HTML 1KB] [ PDF 1080KB] ( 366 )
3780 王珊, 张克峰, 李兴国, 贾瑞宝
新型硫酸铝-壳聚糖助滤剂强化砂滤效能研究

将硫酸铝和壳聚糖复配作为微絮凝助滤剂(AS-CTS),考察其强化过滤性能.利用分子量分级、荧光光谱等手段分析有机物的去除特性,通过Zeta电位、絮体粒径、分形维数的变化分析其强化过滤机理.结果表明:AS-CTS较AS、CTS强化过滤效果明显,在AS/CTS复配比为2:1、CTS投加量0.3mg/L,转速300r/min,搅拌时间2min的条件下,砂滤出水浊度能达到0.1NTU、颗粒物125个/mL,残余铝浓度0.02mg/L;浊度和颗粒物去除率较未加AS-CTS分别提高了58%、61.7%.AS-CTS强化过滤可有效去除分子量>30KDa的腐殖酸和1~3KDa间的色氨酸类蛋白、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富里酸.AS-CTS主要靠高分子吸附架桥作用和界面化学作用,增加胶体颗粒在滤料表面的粘附;通过形成较大粒径和分形维数的微絮体,增强絮体向滤料表面的迁移.

2019 Vol. 39 (9): 3780-3788 [摘要] ( 232 ) [HTML 1KB] [ PDF 647KB] ( 378 )
3789 潘煜, 孙力平, 陈星宇, 林明意
CMC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模拟PRB去除地下水中2,4-二氯苯酚

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对纳米零价铁(NZVI)改性,并将铜(Cu)作为复合金属,制得改性纳米Fe/Cu双金属.同时采用模拟反应柱模拟可渗透反应墙(PRB)去除地下水中2,4-二氯苯酚(2,4-DCP)的反应过程.改性前后材料的表征以及沉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材料有更强分散性.通过考察污染物浓度、材料投加量、Cu的负载率、pH值、流量等因素对降解2,4-DCP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较低的pH值与较小的流速以及10%的Cu负载率有利于2,4-DCP脱氯,过多的材料投加量和过高的初始2,4-DCP浓度不利于其脱氯.

2019 Vol. 39 (9): 3789-3796 [摘要] ( 179 ) [HTML 1KB] [ PDF 595KB] ( 520 )
3797 孙晓菲, 陈桂芳, 安东海, 毛岩鹏, 马春元
粉末活性焦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

以蒙东褐煤为原料,通过沉降炉炭化活化一步法制备了粉末活性焦(COKE),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以微孔为主,占据比表面积的79.3%.考察了活性焦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并进一步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初始pH值、初始磷酸盐浓度、活性焦投加量和共存离子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活性焦对水体中的磷酸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在30℃,pH=7的条件下,利用20.00g/L活性焦吸附1mg/L磷酸盐溶液,60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此时吸附率可达89.4%.当吸附温度越高(10~40℃),活性焦投加量越大,溶液pH值在6~7时,活性焦对水中磷酸盐的去除效果越好.共存离子的存在(NO3-、SO42-、CO32-)对活性焦吸附磷酸盐有抑制作用.活性焦对磷酸盐溶液的吸附过程较好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9)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最大吸附容量为1.746mg/g(30℃),并通过热力学分析发现此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表明,活性焦吸附磷酸盐主要依靠配位交换.与活性炭相比,活性焦性价比更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19 Vol. 39 (9): 3797-3806 [摘要] ( 245 ) [HTML 1KB] [ PDF 1512KB] ( 397 )
3807 李海鑫, 刘秀红, 杨忠启, 刘润雨, 武文君, 杨庆
调整气水比优化高氨氮废水BAF一体化脱氮

为实现常温下高氨氮废水中氮的高效去除,选取8:1、12:1和15:1等3个气水比(GWR)条件,考察常温下曝气生物滤池(BAF)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一体化自养脱氮工艺稳定运行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进水氨氮(NH4+-N)浓度为400mg/L、回流比为1:1的条件下,GWR为15:1脱氮效果最好,氨氮去除率(ARE)达90%以上,总氮(TN)去除负荷为1.1kgN/(m3·d),去除率达83%.GWR为15:1时,溶解氧(DO)为2.41~4.22mg/L,进水NH4+-N转化为亚硝(NO2--N)量增加,ANAMMOX活性增强.对生物膜进行功能菌种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得出,GWR为15:1时,ANAMMOX和氨氧化菌(AOB)两者丰度均最高,高达1012 copies/g dry sludge以上,一体化脱氮效果最好.同时,研究表明提高GWR后ANAMMOX反应增强,而过程中无N2O生成,GWR为15:1时,N2O总释放量最小,释放因子为0.0012.

2019 Vol. 39 (9): 3807-3813 [摘要] ( 199 ) [HTML 1KB] [ PDF 444KB] ( 569 )
3814 曾红杰, 余静, 王盈盈
磁性吸附剂MZFS吸附偶氮染料中性红的性能及机理

利用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备得到"核-壳"结构的磁性吸附剂MZF@SiO2(MZFS),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MZFS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MZFS对偶氮染料中性红(NR)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拟二级动力学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吸附过程的速率控制步骤为化学吸附;吸附自由能E为0.472-0.773kJ/mol,△G为-20~0kJ/mol,△H为37.5kJ/mol,表明该过程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自发吸热过程.FT-IR结果表明吸附的主要作用力为分子间氢键,MZFS可采用15% wt H2O2进行原位再生.研究结果能为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革新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2019 Vol. 39 (9): 3814-3823 [摘要] ( 235 ) [HTML 1KB] [ PDF 1357KB] ( 637 )
3824 罗文文, 徐应明, 王农, 孙约兵
NaOH改性鱼骨粉材料对Cd(II)的吸附

以鱼骨粉(FBM)为原料,利用NaOH处理制备高性能改性鱼骨粉材料(FBMT),通过比表面积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光电子能谱(SEM-EDS)、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吸附前后材料形貌、孔结构、功能基团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与FBM相比,FBMT出现一定数目中孔和大孔,具备了高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增加68.57%和24.69%.FBMT材料表面-OH、C=O和PO43-等官能团含量增加,显示出一定的缓冲性能.FBM和FBMT对Cd(Ⅱ)的吸附经历快速的分配和慢速的吸附两个阶段,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8635及0.9480.Langmuir模型较好地拟合FBM和FBMT对Cd(Ⅱ)的等温吸附过程,对Cd(Ⅱ)饱和吸附量由改性前的9.28mg/g增至改性后的22.47mg/g,对应的吸附强度KF值也随之增加.分离因子0 < RL < 1表明Cd(Ⅱ)的去除过程为有利吸附.功能材料与Cd(Ⅱ)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阳离子专性吸附、静电吸附、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及沉淀作用.以上研究为鱼骨粉修复Cd污染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2019 Vol. 39 (9): 3824-3831 [摘要] ( 198 ) [HTML 1KB] [ PDF 958KB] ( 527 )
3832 李强, 唐海, 张昊楠, 秦宝雨, 张晨, 宋珍霞
α-Fe2O3砂芯微球制备及紫外辅助下活化PMS降解AO7

以FeCl3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结构导向剂,纳米碳粉为模板,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α-Fe2O3砂芯微球.通过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BET/BJH)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新型α-Fe2O3砂芯微球尺寸均匀,直径为50μm左右,是由直径40nm"米粒状"纯相α-Fe2O3自聚而成,SBET为25.45~32.46m2/g.在紫外(UV,高压汞灯)辐射下能够活化过硫酸盐(PMS)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40min内AO7的降解率可达98.6%,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鉴定了主要的活性氧自由基(ROS)为SO4-·.此外发现PMS作为一种电子捕获剂,能有效抑制光生电子(eCB-)和空穴(hVB+)的复合,AO7能直接和hVB+、SO4-·和羟基自由基(OH·)反应而迅速被氧化降解;α-Fe2O3回收重复使用10次,仍可以达到80%以上的去除率.通过考察α-Fe2O3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阴离子和初始AO7浓度等不同条件对AO7降解率的影响,发现在初始pH值为7.0,α-Fe2O3的投加量为1.0g/L,PMS浓度为0.3g/L时,40min内对AO7的降解率可以达到99%以上;阴离子CO32-、NO3-以及Cl-对该体系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2019 Vol. 39 (9): 3832-3839 [摘要] ( 221 ) [HTML 1KB] [ PDF 1227KB] ( 676 )
3840 冯涛, 李平, 吴静, 马金珍, 黄宇圣, 徐锰, 吴锦华
原液补碳模式对猪场厌氧消化液SFSBR处理特性的影响

针对猪场粪尿厌氧消化液在后续生物处理过程中碳源,碱度的严重失衡问题,采用"缺氧(A1)+曝气(O1)+缺氧(A2)+曝气(O2)"的分步进水序批式反应器(SFSBR)处理,以实现碳源,碱度的体系内自平衡利用.通过改变A1,A2段的补碳量(采用定量的猪场粪尿原液,分别以1:1,1:3和3:1的体积比在反应器每个周期的A1,A2阶段启动时补碳,分别简称工况I,Ⅱ,Ⅲ),研究原液补碳模式对处理过程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补碳模式均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反应器内pH值均稳定在8.5左右,NH4+-N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原液补碳直接影响反硝化过程,工况I,Ⅱ条件下A2段反硝化速率分别为2.19和2.15mg/(g·h),均约为工况Ⅲ A2段的1.6倍.不同工况下原液补碳对A段释磷和O段吸磷有显著差异,工况I和Ⅲ条件下SFSBR除磷效果更佳,出水TP浓度分别为7.9和6.4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4.4%和87.3%,相较于工况Ⅱ分别提高了9.5%和12.4%.综合考虑脱氮除磷,有机物降解以及碳源/碱度自平衡控制,工况I为最佳补碳模式,系统出水COD,NH4+-N和TP浓度分别为360,10.6和7.9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74.9%,98.6%和84.4%.研究表明,采用A1/A2段原液添加比为1:1的补碳模式(即工况I)能在碳源/碱度自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猪场粪尿厌氧消化液的高效脱氮除磷.

2019 Vol. 39 (9): 3840-3847 [摘要] ( 230 ) [HTML 1KB] [ PDF 497KB] ( 510 )
3848 刘向阳, 张千, 吴恒, 陈旺, 盛小红, 念海明, 肖芃颖, 赵天涛
HN-AD菌强化3D-RBC处理养猪废水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针对现有养猪废水处理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高氨氮(NH4+-N)生物毒性大、工艺流程长、运行成本高和脱氮效果差等问题,采用耐受性强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HN-AD)菌挂膜启动三维结构生物转盘(3D-RBC)预处理养猪废水,仅需15d就完成了3D-RBC反应器的快速挂膜.采用调节盘片线速度和C/N的方式,仅65d实现了HN-AD菌在反应器中的富集及养猪废水预处理工艺的启动.采用该工艺对实际养猪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HN-AD菌剂挂膜的3D-RBC工艺耐受高氨氮性能强,原水中COD、NH4+-N、TN的去除率高达69.8%、87.9%和79.5%,污染物削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工艺.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功能菌优势化构建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膜内具有HN-AD功能的优势菌由盐单胞菌属(Hal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逐渐变为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嗜氢菌属(Hydrogenophaga)等,且后者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生物膜以丝状菌为骨架,紧密附着在盘片上的生物膜层表面聚集了以杆状和球状为主的微生物,这与生物多样性分析得出的结论较一致.

2019 Vol. 39 (9): 3848-3856 [摘要] ( 247 ) [HTML 1KB] [ PDF 1357KB] ( 772 )
3857 公绪金, 董玉奇, 李伟光
原位载铁中孔活性炭吸附As和天然有机物效能

采用配煤、原位浸渍和两步活化法制备了4种原位载铁活性炭(FGL1/2/3/4),并以空白炭C-GL为基础的表面铁浸渍后改性炭(Fe-GL-2/3/4)为对照,研究了原位载铁炭对水中As和腐植酸(HA)的同步吸附效能.结果表明,炭化料原位载铁促进了比表面积(SBET)和中孔结构的发育.其中,原位载铁炭FCL4(载铁量6.51%)在45Å~480Å的范围内的中孔容积(Vmes)比C-GL增加了0.1146cm3/g;而后改性载铁则造成SBETVmes的显著降低.原位载铁同时促进了表面碱度的增加,保证了中性条件下更好的As离子吸附能力;FCL4对As(Ⅲ)和As(V)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L-Qmax)分别达到2.566和2.825mg/g.原位载铁炭进一步发育的中孔结构促进了对HA(<10mg DOC/L)的吸附效能,FGL4对HA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QHA)达到46.25mg DOC/g.As-HA共存体系内FGL4对各组分的吸附容量有所降低,但As(Ⅲ)和As(V)的吸附容量仍达到2.325和2.675mg/g.

2019 Vol. 39 (9): 3857-3865 [摘要] ( 199 ) [HTML 1KB] [ PDF 663KB] ( 530 )
3866 刘诗彧, 王荣昌, 马翠香, 周欣逸, 杨殿海
氧化石墨烯与聚苯胺修饰阴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性能

利用聚苯胺(PANI)与氧化石墨烯(GO)来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阴极电极,可以加强氧阴极还原速率并且降低阴极电势损失.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EM)、元素分析(XRD)、红外光谱(FTIR)、CV曲线与EIS曲线分析等手段,考察PANI与GO联合修饰MFC阴极的方法及其电化学性能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聚合修饰液中,当苯胺浓度为0.1M时,GO的最佳浓度为0.10~0.12g/L,此时修饰电极的氧还原峰电位最高,CV测试电活性面积最大,EIS的测试表明此时阴极传荷内阻达到最小.研究显示通过使用GO与PANI来共同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阴极可以使阴极的高电化学活性更高,可提高MFC的最大电压和最大电容.研究结果对优化,MFC的应用与运行具有借鉴意义.

2019 Vol. 39 (9): 3866-3871 [摘要] ( 215 ) [HTML 1KB] [ PDF 1405KB] ( 991 )
3872 胡艳军, 王琳洁, 卢艳军, 余帆, 夏园园
污泥含碳有机官能团分布及其模型化合物构建

污泥有机结构体系中碳属于活泼元素,化学活性较强,能源转化处理过程时易发生热化学反应,对污泥能源转化产物的化学特征及生成规律有重大影响.本研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开展了污泥含碳官能团分布特征分析,污泥中的主要含碳官能团为烯基(C-C)、苯环(π-π*)、醚(C-O-C)、羧基(-COOH).基于污泥中主要含碳官能团分布和污水中常见有机物组成,构建了污泥典型含碳官能团模型化合物:间二甲苯(π-π*),四氢呋喃(C-O-C),乙酸(-COOH)和环戊烯(C=C).此外采用热解仪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对比分析了不同温度下污泥与含碳模型化合物的热解规律,验证了所构建的含碳模型化合物基本合理可靠.

2019 Vol. 39 (9): 3872-3878 [摘要] ( 191 ) [HTML 1KB] [ PDF 360KB] ( 1061 )
3879 张倩, 谢陈飞洋, 仇玥, 李孟, 范子皙, 汪林倩
Fe/污泥基生物炭持久活化过硫酸盐降解酸性橙G

利用污泥基生物炭(SDBC)固定铁物质制备了一种污泥基非均相催化剂(Fe-SDBC),用于活化过硫酸盐(PS)以降解酸性橙G(OG).Fe-SDBC/PS体系显示出对OG优异的降解性能.评价了影响降解的因素(Fe-SDBC金属负载量、Fe-SDBC投加量、初始pH值和PS浓度).并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傅立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T-IR)和拉曼光谱仪(Raman)对Fe-SDBC进行了表征.自由基清除剂实验表明,SO4·-和OH·自由基均在降解过程中生成,且活化PS历程主要发生在非均质催化剂表面.分析Fe-SDBC活化PS的潜在机理,表明不同形式的铁物质是PS分解的主要贡献者,Fe2+/Fe3+的转化循环提高了Fe-SDBC持久活化PS的效果.Fe-SDBC循环实验表明其对活化PS具有较好的可重用性,连续3次24h降解高浓度污染物仍能发挥作用.综上所述,Fe-SDBC作为一种污泥基非均相催化剂可以持久活化PS,从而实现OG的降解.

2019 Vol. 39 (9): 3879-3886 [摘要] ( 238 ) [HTML 1KB] [ PDF 865KB] ( 605 )
固体废物
3887 于冰冰, 颜湘华, 王兴润, 李磊, 张玉秀
不同稳定化材料对废渣中As的固定效果

采用典型硫化物、钙基和铁铝基(Fe0、铁盐、Fe2O3/Al2O3)等共10种材料对含砷(As)废渣进行稳定化处理,通过5种模拟不同风险场景的单一化学浸提法,筛选出不同场景下固As效果好的材料,并通过连续化学形态浸提和微观结构表征揭示典型材料的固As机理.结果表明,自然场景下Na2S·9H2O固As效果最好,其它场景固As能力最强的依次是Fe0和FeSO4·7H2O,其中,Fe0最适用于有机弱酸和强酸雨场景,FeSO4·7H2O在5种场景中均有固As效果,但差异性较大,在有机弱酸场景下效果最好,TCLP浸出As降至1.50 μg/L,固As率达99.98%.FeSO4·7H2O固As作用主要是降低弱酸可提取态,将非专性/专性吸附态、无定形和弱结晶铁铝或铁锰态转化为结晶铁铝或铁锰态和残渣态,处理后有少量难溶的铁砷矿物(即臭葱石和砷铁矿)等生成.

2019 Vol. 39 (9): 3887-3896 [摘要] ( 209 ) [HTML 1KB] [ PDF 646KB] ( 639 )
土壤污染与控制
3897 鲁垠涛, 薛宏慧, 张士超, 裴晋, 向鑫鑫, 王雪雯, 孙绍斌, 姚宏
长江流域岸边土中OCPs的残留特征、来源及风险评价

选取长江流域干流及支流周围的土壤作为研究介质,分析表层土壤中13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用同分异构体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其来源,并对土壤中的OCPs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流域表层土壤中∑13OCPs的含量范围为8.94~77.79ng/g,平均含量是24.55ng/g,主要成分是六HCHs和DDTs.OCPs的含量水平表现为上游与下游相近,且二者均小于中游,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的HCHs主要来自于林丹的历史残留;DDTs主要来自于三氯杀螨醇的近期输入和工业DDTs的非法使用.健康风险评价表明,中游地区的风险高于上游及下游地区,特别是在城陵矶、南嘴和湘阴3个地区,土壤中OCPs对儿童的致癌风险Risk综合处于10-6~10-4,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2019 Vol. 39 (9): 3897-3904 [摘要] ( 241 ) [HTML 1KB] [ PDF 607KB] ( 749 )
3905 慈凯东, 朱健, 杨雨中, 孙梓菱, 王平, 刘子璇, 麻淳雅, 张楠, 姚璐, 孙雨
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配施改良Cd污染土壤

以人工模拟Cd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Fe-Al改性硅藻土和CaO为原料制备组配改良剂,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不同配比对组配改良剂改良Cd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向Cd污染土壤施加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以不同配比所制得组配改良剂对土壤Cd形态、pH值、CEC值、OM值、含水率、有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的配比为1:6时,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较空白对照降低了74.67%,较单一施加Fe-Al改性硅藻土和CaO分别降低了64.63%和7.87%,与对照相比,土壤pH值提升了0.45,土壤CEC提升了69.78%,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分别提升了28.57%、70.85%.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配施能有效控制土壤Cd污染,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土壤耕作性能.

2019 Vol. 39 (9): 3905-3913 [摘要] ( 186 ) [HTML 1KB] [ PDF 507KB] ( 641 )
3914 徐英德, 汪景宽, 李双异, 高晓丹
HPO42-和H2PO4-对蒙脱石-胡敏酸胶体凝聚的影响

为探究HPO42-和H2PO4-界面行为对土壤胶体凝聚的影响,以蒙脱石和胡敏酸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比较研究HPO42-和H2PO4-引发胶体颗粒凝聚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电解质离子强度的升高,HPO42-和H2PO4-体系蒙脱石-胡敏酸混合悬液从慢速凝聚(线性增长)转化为快速凝聚(幂函数增长),但胶体凝聚过程对H2PO4-体系离子强度的变化更敏感.HPO42-和H2PO4-作用下凝聚体有效粒径增长、总体平均凝聚速率(TAA)、临界聚沉离子强度(CCIS)和活化能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与HPO42-相比,H2PO4-体系中拥有更高的TAA、更低的CCIS和活化能,说明H2PO4-离子引发蒙脱石-胡敏酸混合胶体凝聚的作用更强,HPO42-体系中CCIS是H2PO4-中的2.43倍.HPO42-和H2PO4-体系中离子特异性效应的差异(活化能差值)随离子强度的降低而增大,主要由强电场中离子非经典极化作用引发.胡敏酸的添加明显增加了HPO42-体系中胶体的CCIS和活化能,而对H2PO4-体系未产生明显影响;HPO42-和H2PO4-离子特异性效应的强弱在不同比例蒙脱石/胡敏酸体系中表现为96%蒙脱石+4%胡敏酸 >> 99%蒙脱石+1%胡敏酸 > 100%蒙脱石.以上结果表明HPO42-和H2PO4-对蒙脱石-胡敏酸混合胶体的凝聚存在强烈的离子特异性效应,胶体表面附近电场强度直接影响该效应的强弱.

2019 Vol. 39 (9): 3914-3924 [摘要] ( 212 ) [HTML 1KB] [ PDF 586KB] ( 598 )
3925 赵述华, 张太平, 陈志良, 潘伟斌, 罗飞
稳定化处理砷污染土壤对3种修复植物的生态效应

为探索某矿区高浓度砷污染土壤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以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硫酸亚铁(Fe2SO4)和磷酸二氢钾(KH2PO4)为稳定剂,采用其不同组合对矿区土壤进行稳定化处理,以蜈蚣草、香根草、苎麻为供试植物,研究稳定化处理对土壤中As的形态转化及其对修复植物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添加不同稳定剂组合处理后,土壤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4.4%~29.0%、23.3%~41.1%、17.8%~45.0%;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Fe2SO4组合处理对土壤中的As稳定化作用最佳,可交换态As和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分别为62.3%、55.3%;添加KH2PO4会活化土壤中As,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KH2PO4组合处理,土壤中可交换态As、碳酸盐结合态As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6.9%、101.9%.不同稳定剂的组合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3种植物生物量、影响As在植物中的富集、增加植物对As的累积量.3种植物生物量的大小表现为苎麻 > 蜈蚣草 > 香根草.粉煤灰、干化污泥和粉碎花生壳组合处理使蜈蚣草和苎麻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著;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Fe2SO4和KH2PO4组合处理使香根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增加最显著.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Fe2SO4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下降最显著,降幅分别为45.5%、29.5%和53.9%;而10%粉煤灰、10%干化污泥和1% KH2PO4的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As含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2.8%、25.2%和62.7%.粉煤灰、干化污泥、粉碎花生壳、Fe2SO4和KH2PO4组合处理使蜈蚣草、香根草和苎麻地上部分对As的累积量都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7倍,12.8倍和3.3倍.3种植物对As的富集能力和累积量表现为蜈蚣草 > 香根草 > 苎麻.

2019 Vol. 39 (9): 3925-3932 [摘要] ( 187 ) [HTML 1KB] [ PDF 410KB] ( 497 )
环境微生物
3933 赵立君, 刘云根, 王妍, 赵蓉, 李波, 郑毅
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为研究高原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探寻底泥砷含量及砷形态与微生物之间的联系,采集云南省阳宗海东、西、南、北岸湖滨湿地底泥样品,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砷污染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丰富度特征,探讨了不同砷形态差异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底泥砷含量对微生物丰富度影响显著,砷含量高的南岸区域微生物的丰富度较高,OTU为1286~1473.而砷含量较低的西岸区域微生物丰富度也随之较低,OTU为693~1339.阳宗海湖滨湿地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稳定,主要优势类群为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15.6%~59.6%)、Chloroflexi(绿弯菌门,10.1%~44.9%)及少量的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和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底泥中砷形态主要以残渣态砷(F5)和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为主,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F3)对底泥微生物类群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底泥中生物有效态砷(非专性吸附态砷+专性吸附态砷+无定型氧化物结合态砷)占到19.3%~58.6%,存在环境释放风险.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砷污染高原湖泊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为湖泊砷污染防治提供微生物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2019 Vol. 39 (9): 3933-3940 [摘要] ( 235 ) [HTML 1KB] [ PDF 522KB] ( 833 )
3941 杨秀清, 刘亚妮
联苯代谢对微生物的生长胁迫及分裂抑制

以联苯/多氯联苯降解菌株R04(Rhodococcus sp.R04)和几种模式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微生物在联苯及其代谢物培养条件下细胞分裂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联苯及其代谢产物对红球菌R04和几种模式微生物细胞的分裂有抑制作用,并对部分微生物形态有影响.与前体-联苯及其代谢产物2-羟基-6-酮基-6-苯基-2,4-己二烯酸相比,2,3-二羟基联苯对G+、G-细菌,或是酵母细胞分裂都有较强的抑制和形态的改变.2,3-二羟基联苯导致R.R04和缺陷型R.R04细胞形成不完整隔膜的比例增加;造成96.4%的大肠杆菌BL21细胞表面凹陷,胞质内容物流失,菌体体积缩小;导致枯草芽孢杆菌89.6%的细胞体积明显缩小;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基本没有细胞能形成完整的分裂隔膜;导致红酵母细胞能进行出芽生殖的比例从64.2%降低到19.3%,但对其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联苯代谢物2,3-二羟基联苯对红球菌R04及其它微生物细胞分裂和增殖的抑制作用比其前体-联苯强,建议在研究环境化合物与微生物互作时,应考虑环境化合物代谢的毒性效应.

2019 Vol. 39 (9): 3941-3950 [摘要] ( 152 ) [HTML 1KB] [ PDF 1503KB] ( 607 )
环境生态
3951 傅雪梅, 孙源媛, 苏婧, 郑明霞, 席北斗, 钱光人
基于水化学和氮氧双同位素的地下水硝酸盐源解析

为定性及定量识别地下水中氮的污染来源,比例及迁移转化特征,对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洋河北岸主要供水区的地下水进行取样分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利用水化学分析方法耦合δ15N-NO3-,δ18O-NO3-双同位素示踪技术对研究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来源,贡献率及迁移转化规律进行判断.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氮污染以NO3-为主,12处采样点4次采样过程中约77%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0mg/L)的限值,其污染在2018年8月(夏季)较为严重,空间浓度插值结果显示硝酸盐呈现出沿河及远岸点位浓度相对较低,中间较为稳定区域浓度较高的空间特征,并表现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污染程度的差异性:旱地浓度最高,城镇次之.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显示地下水硝氮污染来源中粪肥及生活污水占45.37%,土壤氮来源为41.39%,降水和化肥中NH4+来源占13.24%,与研究区以城镇和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现状较为一致.此外,同位素特征值结果显示氮的迁移转化过程以硝化作用为主.文可为地下水氮的污染来源解析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分析方法进而为污染的防治提供优先治理建议.

2019 Vol. 39 (9): 3951-3958 [摘要] ( 359 ) [HTML 1KB] [ PDF 1377KB] ( 918 )
3959 曹庆一, 梁汉东, 李春辉, 杨柳
云贵川交界区晚二叠世煤中汞形态分析

通过RA-915测汞仪与程序升温热解仪联用,分析了云贵川交界区晚二叠世煤在氩气、氮气和氧气3种不同气氛下的汞释放规律及煤中汞的存在形态.研究表明,煤在还原环境下热解时,汞的释放范围较广,且由于煤中汞的存在形态不唯一而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释放特征,在氮气和氩气气氛下煤中汞的释放行为接近一致.在氧气气氛下热解时,HgS和HgSO4可能以HgSO4·HgO和HgSO4·2HgO这种过渡形式而使汞的释放温度范围趋于集中.云贵川交界区晚二叠世煤中的汞以HgS和HgSO4为主要存在形态,部分煤样中含有一定量的HgO.

2019 Vol. 39 (9): 3959-3966 [摘要] ( 149 ) [HTML 1KB] [ PDF 1077KB] ( 463 )
3967 周绍宏, 王淦淦, 张利兰
环境中全氟辛基磺酸前体物好氧生物降解进展

目前,在土壤、大气、水体等各种环境介质中均检测到了全氟辛基磺酸(PFOS)及其前体物(PrePFOS)的存在.自然条件下,PrePFOS的非生物降解量可以忽略不计,其生物降解的途径和降解量是预测未来PFOS环境行为的基础.本文对PrePFOS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以及生物降解进行了综述.在所有的PrePFOS中,关于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EtFOSE)的研究较深入,其在土壤、活性污泥、沉积物中的降解途径及PFOS产量均有报道,EtFOSE的降解速度及其PFOS产量与介质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密切相关,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酸(EtFOSAA)脱羧转化为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EtFOSA)是EtFOSE转化为PFOS的主要限速步骤.最新关于EtFOSE在土壤中的好氧生物降解的研究首次提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酸(FOSAA)脱羧形成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是EtFOSE转化成PFOS的另外一个可能的限速步骤.全氟辛基磷酸酯(DiSAmPAP)在沉积物中的半衰期>380d,其可能的降解途径是先降解为EtFOSE,之后降解为PFOS.最后,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目前PrePFOS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9 Vol. 39 (9): 3967-3975 [摘要] ( 333 ) [HTML 1KB] [ PDF 431KB] ( 936 )
3976 刘慧明, 高吉喜, 宋创业, 于胜祥
紫花含笑适宜生境的保护空缺与人类干扰分析

以紫花含笑地理分布点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形和气候数据,使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对紫花含笑的生境适宜度进行了评估,并基于阈值法,将紫花含笑生境分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分析了紫花含笑生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保护现状以及人类干扰状况,结果表明:年均降雨量对紫花含笑的分布影响最为重要,地形因子和温度因子对紫花含笑的分布影响相对较小;紫花含笑的生境最适宜区面积为13.7万km2,适宜区为27.0万km2,分布在22°~30°N,107°~120°E之间.广东、福建、广西、江西和湖南等5个省是紫花含笑生境最适宜分布区面积最广的地区;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境最适宜区和适宜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9%,大部分适宜生境未得到有效保护;紫花含笑生境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内,林地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各项人类活动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019 Vol. 39 (9): 3976-3981 [摘要] ( 197 ) [HTML 1KB] [ PDF 2583KB] ( 631 )
3982 王文才, 唐春燕, 张恒军, 王钟, 曾凡棠, 范中亚
不确定背景值下浅水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基于安徽某湖泊沉积物柱状样重金属实测含量,研究了各类重金属的垂向变化趋势及来源;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随机产生已知范围内的重金属背景值,计算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研究其结果不确定性,评价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沿深度方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上层沉积物存在较高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不确定性评价方法可以在沉积物垂向上得到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的包络面,不确定性的结果可以给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超出风险阈值的可信度和特定置信度下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置信区间;90%置信度下两个沉积物采样点上层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置信区间分别为340.08~412.89和271.61~327.67,处于重度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阈值附近的评价结果让不同风险偏好的决策者在面临修复、清淤等决策时可以做出符合自身预期的决策.

2019 Vol. 39 (9): 3982-3988 [摘要] ( 225 ) [HTML 1KB] [ PDF 748KB] ( 672 )
3989 周闪闪, 王华, 刘晓晖, 闫怀宇, 方少文, 邓燕青, 王仕刚
鄱阳湖重金属Cu的运动足迹研究

选取我国典型的通江湖泊——鄱阳湖作为研究区域,采用MIKE21水动力模型耦合粒子追踪模型,模拟在重力型、顶托型、倒灌型3种不同湖流形态下鄱阳湖中重金属Cu的运动足迹.结果显示:(1)1月(重力型),长江下游处重金属运动速率最快,为2.111km/d,粒子一直沿着由北向南的方向运动至湖区中心的西北方向,之后突然改变运动方向;5月(顶托型),长江上游处重金属运动速率最大,达到2.901km/d;8月(倒灌型),与顶托型类似,长江上游处重金属运动速率最快,为3.287km/d.(2)从各支流重金属整体的运动情况来看,鄱阳湖水位受到五河来水及长江倒灌的影响,各点源重金属在湖区的运动足迹受顶托型和倒灌型湖流形态作用的影响较大,长江上、下游处重金属在不同湖流的影响下流速均较大,受湖流形态影响最小的是抚河的2个支流,粒子运动速率表现为:倒灌型 > 顶托型 > 重力型.

2019 Vol. 39 (9): 3989-3998 [摘要] ( 186 ) [HTML 1KB] [ PDF 927KB] ( 711 )
3999 杜威宁, 刘敏, 朱俊敏, 杨静, 魏昕怡
淀山湖沉积物PAHs季节分布与风险度指数评价

对淀山湖湖体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季节测定,结果表明,16种美国EPA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PAHs总含量(干重)波动范围54.6~1331.2ng/g,均值373.4ng/g.与国内外大多数湖泊相比,淀山湖沉积物中PAHs含量水平属中等偏下.总含量季节变化大体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另对出入湖口河流6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测定,表现为入湖口 > 出湖口 > 湖体,季节变化特征与湖体相一致.PAHs环数所占比重为4环 > 5~6环 > 2~3环,采用特征比值法进行源解析,其主要来源是煤炭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主因子分析显示贡献率为80.22%.基于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提出一种PAHs风险量化评价新方法——风险度指数法(RIM),用此方法风险评价表明,部分单体(Acy、Ace、Ant和BaA)风险度指数RI为3.09~3.29,属中等风险水平,大多数PAHs单体风险度指数RI为0.79~2.73,相对处于中低风险水平,总体PAHs风险度指数TRI为2.64,污染状况处于中低风险水平.淀山湖作为上海市一个重要水源地,PAHs污染的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

2019 Vol. 39 (9): 3999-4006 [摘要] ( 207 ) [HTML 1KB] [ PDF 902KB] ( 468 )
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
4007 孟菲, 赵海霞, 牛铭杰, 秦海旭, 于忠华, 孙瑞玲
南京市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其成因分析

从资源、环境、生态3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空间状态法测度了南京市2011~2016年环境承载力状况,并从自然条件、区域发展和管理制度3方面解析影响因素,对其成因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南京市2011~2016年间环境承载力状况有所好转,但全市整体仍处于超载状态,主城区超载最严重,其次是六合区、浦口区和江宁区,溧水区与高淳区相对较好.南京市环境承载状态受自然、发展和管理类等多种因素影响,水、土资源禀赋及气象等自然条件对环境承载力起到先天限制作用;人口、产业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环境承载力进一步造成压力,且加剧环境承载状态的空间差异性;管理能力上的不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不断提高对超载状况则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2019 Vol. 39 (9): 4007-4016 [摘要] ( 278 ) [HTML 1KB] [ PDF 1119KB] ( 840 )
4017 温宗国, 张宇婷, 傅岱石
基于行业全产业链评估一份外卖订单的环境影响

构建"生产-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的外卖全产业链,通过大样本企业调研与外卖平台大数据分析,计算8个样本城市不同材质与规格的外卖餐盒、餐具、包装袋的市场使用比例,挖掘骑手配送的海量数据,收集城市垃圾处理处置情况,系统评估外卖全过程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外卖包装物全产业链中生产环节(45%)与废弃处置环节(50%)为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严重程度依次为固废排放、水污染、资源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所在城市及选用包装物材质的不同,外卖行业造成的环境影响会有显著区别,全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需相互配合,多主体共同承担环境责任,采取差别化的减缓应对措施.

2019 Vol. 39 (9): 4017-4024 [摘要] ( 478 ) [HTML 1KB] [ PDF 666KB] ( 1331 )
4025 曾贤刚, 阮芳芳, 姜艺婧
中国臭氧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健康效应

基于2017年全国1365个监测站点的实时监测数据,运用空间数据统计模型揭示近地面臭氧(O3)污染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利用BenMap工具在10km×10km空间网格尺度上估计O3污染的健康损失和健康经济价值.结果表明,O3浓度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变化,呈倒"V"型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性,即高值或低值区域集中分布,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通过O3暴露系数模拟人群室内、室外O3暴露情况,在统计意义上估计得到2017年O3污染共计造成我国全因早逝人数98473例(95%置信区间:53419~143292),其中心血管疾病早逝风险约占45%,以不同学者估算得到的单位统计生命价值为基础,估计得到的健康经济损失在197~978亿元之间,约占2017年全国GDP的0.05%~0.26%.

2019 Vol. 39 (9): 4025-4032 [摘要] ( 365 ) [HTML 1KB] [ PDF 2935KB] ( 4736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